“解放战争就像是在爬山,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这是毛主席1948年8月,听闻豫东战役战果后说出的话。

从这兴奋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主席已经胜券在握,战争的主动权终于来到了我方手里。

不过客观来讲,豫东战役我军赢得也很不容易,负伤26739人、牺牲5026人、其他非战斗减员3598人,有几个纵队被打得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而且在最后关头,粟裕所率的部队遭到国军20余万人围困,情况险之又险。但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许世友为何没有派兵相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豫东战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封、睢杞、帝丘店,前两战打得都很好,也能体现粟裕超强的指挥水平。

1948年6月16日,经过精心准备的华东野战军向开封发起进攻,此举颇为大胆。

开封是国民政府河南省保安司令部所在地,国军有4个重兵集团12个整编师27个旅驻扎在周围。蒋介石在这年的“国大”上拍着胸脯向河南籍代表保证:“开封绝可确保无虞”

所以,当华野兵临城下时,国军基本都没反应过来。6月22日,开封被攻破,国民党3.9万余武装力量被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好“确保无虞”,结果没到半年就被人拿下,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连忙命令附近的部队赶过去作战。

这时粟裕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主动弃城。本来全速前进的国军面对这个变故,迅速分成两种做法。

一类是像邱清泉这样抢功心切的,他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开封,另一类则是像区寿年这样小心翼翼的,他因无法捕捉粟裕的动向而犹豫不决。

两个兵团一快一慢,中间差出了40公里空隙。这空隙,就是粟裕在等待的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野四个纵队组成突击兵团立即隐秘前进,在国军全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包围了区寿年兵团。同时,粟裕又命麾下另五个纵队组成阻援兵团,抵挡各个方向的国民党援军。

因部署周密,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区寿年兵团很快就被歼灭于睢杞一带。到这一步,解放军可谓大胜,粟裕的战术安排精妙无比!

然而,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蒋介石在开封被攻破后气得给周边各部下了死命令,区寿年被围时,老蒋甚至飞到了战场上空,要求邱清泉和黄百韬两个兵团全力支援区寿年。

在区兵团尚未被全歼之际,国民党援军相距华野部队最近的只有10里了,外围还有胡涟兵团、孙元良兵团正在赶来。如果不能及时撤出,粟裕反倒成了被包围的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危险的节点,一般将领会全力朝着敌人薄弱处突围,但粟裕就是粟裕,他偏偏反其道而行,转身想再吃掉黄百韬兵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粟裕致电中央,希望刘邓大军前来配合阻击外围的胡琏、孙元良,华野的阻援兵团则抽出来,与留在内部的突击兵团两面夹攻黄百韬。

此举相当大胆,将整个战局搅成一团,不断包围与反包围,这时拼的就是双方各部的协同。谁能抽出更多兵力赶到主战场,那天平就会倾斜于那一方。

当时国军在战场附近加起来有25万之众,粟裕为加大胜算,便向华野山东兵团求助,可正在山东指挥作战的许世友却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拒绝也是有原因的,为支持豫东战役,山东兵团在差不多时间也发起了兖州战役,黄百韬兵团本来的任务就是支援兖州,若非开封被迫,很可能许世友已经跟黄百韬交上了手。

这时的兖州战局同样吃紧,如果许世友抽出兵力去豫东,敌人很可能会趁机反扑,如此很可能造成那边没救到,这边也乱了的情况。

很快许世友致电中央说明原因,中央体谅他的难处,没有强命派兵过去,支援豫东的任务就交给了中原野战军第9、第10纵队。

这时两边能动用的部队基本都放到了明面上来,我方中野阻拦外围的孙元良兵团,山东双方都无援兵,内部战局就是粟裕的突击、阻援两个兵团对阵国军黄百韬、邱清泉、胡琏三个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看是我方先拿下黄百韬,还是敌人另两个兵团先汇过来了。

华野各部很拼命,黄百韬所在的帝丘店犹如绞肉场,双方人员都在不断地倒下。黄百韬多次阻止兵力想要突出去,但都没能成功。

当麾下三个精锐团被歼灭后,黄百韬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疯狂屠杀俘虏的华野战士。此举让他的名声极臭,后来淮海战役他没有选择投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就在黄百韬以为求生无望时,帝丘店周遭突然安静了下来。黄百韬虽然感觉奇怪,但第一时间没有敢派部队去侦察情况,只是下令抓紧时间休息。

晚间,他终于得知了原因——胡琏兵团和邱清泉兵团已经赶过来了,尤其是邱清泉第五军采用大迂回战术,绕开了我军的阻击线,使局面瞬间翻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没有办法,只好让各部撤出战斗,有一万多没来得及转移的伤员、后勤人员被俘。不久,粟裕大军撤出河南,向东进入山东与许世友大军汇合,豫东战役结束。

有趣的是,战后国共双方都认为这是己方的一个胜仗。

蒋介石在报纸上宣称国军在中原取得了一次巨大胜利,还为黄百韬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而毛主席也评价道“解放战争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其实两者都说得通,从表面上看,国民党重新拿回开封、逼退华野,麾下几大兵团汇集在了一起,形成强大的机动力量,这是国军层面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实质上看,我军歼灭了国军大量生力军,并且在众多敌军中虎口拔牙啃下一个兵团,这就让国民党上下都产生了一个恐惧——单一兵团行动已经不安全了

所以,往后的时间里,国军要进行野战,就会出动两个以上兵团。但动用这么多兵力,他们的后勤非常吃力,各兵团之间又互不信任、很少配合。

如此一来,国军高级将领心里想的是,能不野战就不野战,基本龟缩城中。可龟缩城中,又是给了我方各个击破的机会。

因此毛主席的评价很有道理,长远来看,豫东战役让我军掌握了解放战争的主动权,粟裕居功至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