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月16日,陈毅被确诊为结肠癌,由于有周恩来总理的保健医生的亲自监督,手术情况还算乐观。但到了这年年底,陈毅的病情突然开始恶化,他不得不做第二次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在病床上

12月26日清晨,多日吃不下饭的陈毅突然提出要吃面条,他费力吞下几根面条后告诉一声:“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早上吃了面条……”

一旁的陈姗姗瞬间愣在原地,因为她知道,尽管父亲身染重病,但仍敬爱着毛主席……

陈毅为毛主席庆生

1969年10月,陈毅和妻子张茜来到石家庄接受劳动改造。在这里,他明显地消瘦和苍老,腹部经常感到不舒服。起初陈毅还以为只是简单的肚子疼,但随着次数越来越多,他逐渐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肚子疼,恐怕是病。

1970年8月,陈毅在庐山开过九届二中全会后,他的健康情况急速恶化。后来在张茜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阑尾炎。同年10月,在周恩来的关照下,陈毅和张茜回北京治病。他刚回到北京,就对秘书杜易说:“你去医院安排一下住院的事情。”杜易点点头,说:“好的,我马上就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

在陈老总的交待下,杜易立即给中央办公厅的副主任王良恩打去电话:“你好,我是陈毅的秘书杜易。陈老总腹部时不时疼痛,血压也比较高,总理安排他回北京治疗,希望你们能尽快安排一下。”

王良恩听到陈毅的名字后顿了一下,然后说:“真是不好意思,301医院暂时没有床位,现在不能安排住院,你们恐怕要等几天才行。”当杜易将这件事汇报给陈毅后,他没有多说话,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直到10月26日,杜易才接到电话,说是有床位了,陈老总可以住院了。

1971年1月16日上午,陈毅接受医生会诊。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右腹部有一个很大的硬块,按压的时候疼痛明显,怀疑是急性阑尾炎,于是决定立即做手术。然而在做阑尾炎手术的时候,医生却发现原来陈毅患的不是急性阑尾炎,而是结肠癌,并且已经侵及肝脏。

面对这种“意外”,医生们只好临时改变手术方案,切除了肠子的癌变部分,手术时间长达5个多小时。由于手术并没有完全成功,因此陈毅在术后不断发高烧,伤口处也频频出现感染。无奈之下,医生只能在刀口处插入两根管子,向外导流。手术一个月后,陈毅的情况还不是很好,这也令中央领导人十分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术后两个月,周恩来提出要将陈毅转去日坛医院,便给院长吴恒兴打电话:“喂,吴院长吗?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陈老总转去你们医院,你觉得怎么样?”吴恒兴想了想,说:“总理,我们医院的条件不是很好。要不这样吧,让陈老总在301医院住院,在我们医院做放射治疗,可以吗?”

周恩来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就这样安排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射治疗,陈毅的病情好了很多,还在“五一”的时候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了焰火晚会。就在大家为陈老总病情得到稳定而高兴的时候,这年年底,他的病情急速恶化,频频呕吐、不能进食。

11月下旬,在周恩来的安排下,陈毅转入日坛医院接受治疗。为了解决进食问题,医院决定再为他做一次胃肠吻合手术。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治疗晚,他早已到了癌症晚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6日早上,已经多日吃不进饭的陈毅突然对女儿陈姗姗说:“姗姗啊,我想吃点面条。”陈姗姗连忙站起来说:“好的爸爸,您等我一会儿。”当陈姗姗将一碗热乎乎的面条端到陈毅面前的时候,他勉强吃了几根就摆摆手,说:“吃不下了,吃不下了,今天是毛主席生日……”

在陈毅的最后时刻,他昏迷中经常喊着:“党中央……毛主席……长征……”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去世,享年70岁。1月8日,周恩来前往医院向陈毅的遗体告别,他静静地走向陈毅的病床,恭恭敬敬地朝着陈毅的遗体二鞠躬,随后掀起覆盖在陈毅身上的白布床单的一角,缓缓地握住陈毅的手,此时的他早已泪流满面。

陈毅逝世后,李德生当中宣布4个安排

1月7日早上,刘岩刚到办公楼门口,就被干部部的同志喊去交待任务:“你几区干部档案室借出陈毅同志的档案。”当他将档案借出后,问一旁的同志:“要交给我的是什么任务?”对方没有回答,只是说:“你去了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8点,国务院办公室负责人吴庆彤说:

“陈毅同志于昨晚去世,周总理征求了几位老帅对陈毅同志治丧的意见,决定由李德生同志牵头成立一个治丧小组,负责治丧的具体事情。而今天开会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拟定新华社的新闻报道方案;二是为中央军委起草一个向党中央关于治丧问题的请示稿;三是草拟一个悼词稿子……”

当时做具体工作的人员,新华社有三人,军委办公厅有两人,总政治部只有刘岩一人。因此撰写陈毅同志悼词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刘岩接受这一任务后十分头疼,因为他从没有写过悼词,也不知道如何写。

就在刘岩头疼的时候,王迪康秘书长对他说:“总理不是说规格要略高于李天佑同志吗?那你就先草拟个稿子出来。”刘岩在写悼词的时候,参照了罗荣桓和李天佑的两篇悼词的写法,再加上他对陈毅的印象。就这样,一篇悼词形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后来周恩来在审查这篇悼词的时候,删掉了一些字,又增加了一些字。

悼词的问题解决后,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追悼会的规格。起初军委在向党中央关于陈毅治丧请示中提出,陈毅的治丧活动应该包括两项,一项是用三个半天向遗体告别,一项是用一个半天开追悼会。追悼会的规模建议组织1200人参加,建议参加追悼会的领导同志名单是:周恩来、叶剑英、张春桥等等。

周恩来在审阅的时候,在参加追悼会人员的名单上加了乔冠华、韩念龙等人,同时注明:“因八宝山灵堂太冷,江青、宋庆龄等人只向遗体告别,不参加追悼会。”不过后来当江青传阅的时候,却批了“我可以去参加追悼会”9个字。

1972年1月10日上午,军委治丧小组成立并召开会议,由李德生担任主持。会议刚开始,李德生就说:“现在宣布江青同志的一个要求,她建议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生

紧接着,李德生针对陈毅追悼会,也宣布了4个安排:

第一、追悼会由李德生主持;
第二、致悼词由叶剑英同志负责;
第三、领导人方面由周恩来总理出席;
第四、为了防止发生什么意外,参加追悼会的人要限制在500人以内。
毛主席突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

1月10日下午,就在陈毅追悼会即将开始的时候,毛主席突然告诉工作人员:“准备一下,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紧接着,毛主席不顾自己年迈衰弱和重病在身,艰难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当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情格外激动,他说:“陈毅同志追悼会的规格要大大提高,同时同志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还有各界知名人士,愿意参加的都可以来。”下达这一命令后,周恩来连忙赶去八宝山,亲自检查和调整花圈的摆放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此时,身为致悼词人的叶剑英也早早来到会场,他为毛主席能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感到开心,情绪上得到很大的慰藉。他一边陪周恩来检查落实各项事宜,一边思考着什么事情。

不一会儿,毛主席的专车就来到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大院。周恩来见状,连忙迎上去,他看见毛主席身上穿着睡衣,外面只罩了一件大衣,面容格外疲惫,心疼地说:“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毛主席叹了口气,说:“唉,我睡不着啊!”周恩来听后,当即转身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毛主席身后的警卫员和秘书。一个警卫员哽咽道:“主席午睡没多久,就突然坐起来说要参加陈老总的追悼会,我们拦都拦不住。我只能随手抓起一件大衣追出来。”

毛主席摆摆手说:“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咱们进去吧。”

当时,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夫妇正在北京,他们也是唯一一对受邀参加陈毅追悼会的外宾。当西哈努克亲王夫妇在我外交部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接待室的时候,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已经站在门口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夫妇连忙快步走上前去,和毛主席、周恩来等人握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张茜

不一会儿,毛主席等人进入休息室,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很多许久未见的老战友、老朋友。张茜得知毛主席来参加追悼会后,连忙赶到休息室,她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眼泪在眼眶打转,但她控制住没有让眼泪流出。平复好心情后,她哽咽道:“主席,您怎么来了?”

毛主席看着张茜那红彤彤的双眼,说:“我也来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啊,他是个好人……”

当时天气还很冷,八宝山的接待室里还没有通暖气,工作人员只好临时生起几个煤球炉。尽管又加了几个电暖气,但房间里还是很冷,大家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聆听毛主席的讲话。

就在这个时候,叶剑英从座位上站起来,轻轻走到周恩来身边,将手中的稿子交给他。周恩来接过,疑惑地问:“这是什么?”叶剑英没有说话,只是专注地望向他,同时双手抱拳,在周恩来的面前拱了拱。周恩来将文稿打开一看,瞬间明白他的意思。

就这样,陈毅的追悼会临时改由叶剑英主持,周恩来致悼词。悼词不长,只有600字,然而由于有毛主席的亲自参加,陈毅追悼会的规格和意义便大不相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追悼会开始后,毛主席向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陈毅的骨灰盒深深地鞠了三躬,这也是毛主席生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大型活动。在解放后,他参加追悼会的,只有任弼时和罗荣桓。

因此第二天,《人民日报》等报纸纷纷在头版报道这件事,老百姓也借此机会看到了很多久未露面的老干部的面孔。

陈毅去世70天后,张茜也被检查出患有肺癌。1974年,52岁的张茜带着诸多牵挂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