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染整后加工中,染料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它是衡量染料质量的重要指标,考核内容主要有耐光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溃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耐熨烫色牢度等。

纺织品的摩擦色牢度分为干摩擦色牢度和湿摩擦色牢度两种。前者是用干的白布摩擦染色制品,观察白布的粘色情况;后者是用含水100%的白布摩擦染色制品,观察白布沾色情况。织物的摩擦褪色是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染料脱落而引起的,湿摩擦除了外力作用外,还有水的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织物的湿摩擦牢度一般比干摩擦牢度低1级左右。

织物的摩擦色牢度决定于浮色的多少,以及染料分子量的大小、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情况、染料渗透的均匀度、染料在织物表面的粒子情况等。

如活性染料,染料与纤维是以共价键充分结合的,其摩擦色牢度便高;而不溶性偶氮染料,当染色处理不好时,部分染料成不溶状态,它们机械地附着在纤维表面,其摩擦色牢度低,如浮色去除不净,摩擦色牢度就更低;若染料分子大(如硫化黑),染色后染料在纤维表面,易形成大颗粒染料浮色,加上染料浓度一般偏大、使摩擦色牢度降低,特别是大多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在水分存在下,更容易被破坏,此时便会出现湿摩擦色牢度比干摩擦色牢度低的情况。

在检测摩擦色牢度方面,未经处理的中、深色的棉、麻及其混纺类织物,其湿摩擦牢度普遍较差,普遍在1~2级左右,低于通用标准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有:

1)染料直接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耐湿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不理想。

2)不溶性偶氮染料对纤维素纤维产品染色,其耐摩擦色牢度不理想。

3)活性染料染色的纤维织物在耐湿摩擦色牢度试验会引起颜色转移。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与染色的深度紧密关联,这其中染色时染料的过饱和是最显著的因素。

针对这类情况,可通过以下途径改善:

1)染色前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适当的前处理

丝光、烧毛、纤维素酶光洁处理、退浆煮炼、漂白、洗涤、烘干,可以提高织物表面的光洁度和毛效、降低摩擦阻力、减少浮色。

2)做好做好水洗皂洗工作

洗净织物表面浮色,在洗涤过程中,要对水洗温度以及相关时间进行约束和处理,有效避免织物表面出现掉色的问题。

2)后整理中浸轧湿摩擦牢度提升剂

如需在大货生产完毕后进一步提升织物湿摩擦牢度,可选择浸轧湿摩擦牢度提升剂(Texnology®R280),这种改善方法使用常规染整设备即可加工,工艺易于操作,并且不影响织物原有手感、色光及其他色牢度指标。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能够在织物表面交联成膜,降低织物表面的摩擦力,被整理织物湿摩擦牢度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5~2级,全棉织物的提升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