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239年,年仅三十多岁的魏明帝曹叡驾崩,他是曹魏政权的第二位皇帝,无奈地将皇位传给八岁的皇太子曹芳。

曹叡眼含热泪,拉着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手,嘱托两位鼎力辅佐年幼的君主曹芳,跪在龙榻旁边的曹爽和司马懿一把鼻涕一把泪,满口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帝死后,曹爽率先发难,在朝堂上培植何晏、李胜等人,与此同时,曹爽凭借皇帝信任对司马懿开始打压排挤。

曹爽首先奏请曹芳将司马懿晋升为太傅,此举导致司马懿失去实权,随后曹爽又任命家族成员以及亲信担任中领军等重要职位,此时的曹爽集团已经控制曹魏宫廷禁军,天子性命捏在手里。

权力的天平失去平衡后,曹爽联手何晏把持朝政,可以说朝廷大事的决断权全部被曹爽掌握,用权倾朝野来形容他一点不为过。

同样是临终托孤,都是辅政大臣的司马懿郁闷不已,但决不能小瞧他。司马懿在曹丕驾崩时已经是托孤大臣,后又被魏明帝曹叡托孤,辅政元老的手腕也不简单,谁能笑到最后还犹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拿出自己的第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假装闲居在家,隐藏权力野心。

公元247年,被赋闲在家的司马懿上书曹芳,表示自己年老多病,想要辞官归隐,得知消息的曹爽非常开心,当即鼓动皇帝批准,司马懿如愿赋闲在家。

司马懿此举正是韬光养晦之计,做戏就要做全套,司马懿的演员修养是很高的。说到隐忍,恐怕司马懿是佼佼者,当年曹操想要他出山为自己工作,司马懿不敢直接推辞,选择在家装病,他的妻子张春华还杀死撞破司马懿装病的婢女。由此可见,司马懿韬光养晦的功力非常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48年,也就是辞官在家的第二年,李胜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临行前登门向司马懿辞行,要知道这位李胜可是曹爽一手提拔起来的,这次辞行明摆着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司马懿早已看穿曹爽、李胜等人的心思,在这方面司马懿的确技高一筹,司马懿假装重病在床,勉强起身互送祝福道别。李胜将司马懿命不久矣的情报汇报给曹爽,从此之后,曹爽对司马懿更加没有防备之心,就期待着何时去吊唁这位老头。

实际上,司马懿赋闲在家的这几年,一刻也没有闲着,他以儿子司马昭、司马师和蒋济为核心人物,暗中豢养死士、积聚力量,意图突然发动政变。

司马懿再次拿出第二个“秘密武器”,那就是豢养多年的三千死士。

公元249年,曹芳率领百官前去祭拜魏明帝,魏明帝曹叡的陵墓位于洛阳城洛水南边的大石山,被称为高平陵。

由于司马懿前期演戏到位,曹爽对他已经彻底放心,高高兴兴地陪着曹芳去祭陵,与曹爽一同前往的还有曹爽的兄弟以及亲信。

司马懿敏锐地觉察到苦等多年的时机已到,于是立即召集手下千名死士。《晋书》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阴养死士,也就是暗中供养的学武之人,为司马懿甘愿赴汤蹈火。古语中所说“三千”,并不具体指死士人数,而是泛指数量众多。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司马懿谋划已久,能够取得高平陵之变胜利的重要因素就是这些死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死士一直存在,有些比较隐蔽,有些则正大光明。历史上著名故事荆轲刺秦王就是隐蔽类型的死士,荆轲身上表现出来的重义气、轻生命的气概让人敬佩,这也是传统思想中所赞扬的。

死士还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比如豢养门客的方式,自春秋以来,王公贵族经常会在私宅养士子能人,这些人能够帮助主公出谋划策,也能宣扬主公美名,关键时刻当然也能舍生取义、赴汤蹈火。

司马懿暗中养的死士数量他自己也不清楚,史书记载当时司马懿看到前来领命的死士后感到很震惊,反而是儿子司马师异常平静,按照事先计划吩咐安排。

死士一般是来自于民间苦难百姓,这些人当中有的是从小被遗弃的孤儿,有的是走投无路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壮士,司马懿通过给予他们恩惠帮助来收买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影响下,这些人往往会死心塌地为恩人做事。平日里,这些人和普通百姓没有区别,都各自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旦司马懿有所召唤,他们就瞬间变换身份前来听令,司马懿的死士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暗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