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冻酥岸觉看波漾,春到物知听雁还。今日悦心真恰当,窗凭积素慰开颜。”——乾隆

数风流人物,于历史浪潮中起起伏伏,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谈笑间,时针拨弄到清代乾隆年间,我们惊呼这时的中国大改往日之风尘仆仆的面目,金字塔顶上的那个人不似前朝之神秘。

不同于以往的威严形象,乾隆皇帝在民间的传说故事中显得要更加多面化,这一切都得益于乾隆的微服出访。在出巡路上,乾隆曾巧遇一瓜农,为何前者对其先是赞赏后是大起杀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康乾盛世的尾巴

自皇太极带领清朝官兵杀入中原以来,满洲人的铁蹄便扎根在了神州大地之上,开启了几百年的统治生涯,而其中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而乾隆皇帝刚好就是这一盛世的尾巴皇帝。

尽管如此,乾隆皇帝仍凭借一己之力为清朝送来了夜空中最绚烂的一团烟火,只不过后来这大清朝也像繁华过后的夜空一样,黯然失色,黯淡无光。

作为雍正的接班人,乾隆不仅坐上了皇位,甚至一坐还是几十年,更不用谈乾隆八十多岁高龄了。乾隆是名副其实的长寿皇帝,其长寿得益于了清朝统治下稳定的国内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年轻时是一个马上公子,历史上著名的平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东归、平大小和卓叛乱都是乾隆一点一滴打下来的功劳,半生戎马使其在位时的疆域仅次于成吉思汗。从某种程度上说,乾隆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关键人物之一。

武功卓卓,乾隆帝之文治也不在话下。虽说文化水平一般,但平生所作的诗文林林总总也有2万多首;在公共文学上,乾隆帝吩咐手下大臣编订《四库全书》,其中收录了清代以前万册书目,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伟大文化工作。

乾隆皇帝前期的励精图治使得清朝人口膨胀到3亿多,这比前代的9000多万人口足足多出了2倍有余。在这种情况下,万国来朝,就连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派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千光辉集于一身,乾隆帝身上也曾留下过一点不为人知的阴影。

二、吃瓜之缘

乾隆皇帝在天下太平之后,最爱的无非就是出游,而目的地其实只有两个,要么是江南,要么就是盛京(清朝人发家的地方),巧的是,康熙皇帝也喜欢巡游江南,这像是一种对爷爷的效仿。

习惯了大摇大摆下江南的乾隆,后来也学着先人们一样往微服私访的路线上走了。而正是某一次的江南微服私访,让乾隆与一名瓜农结下了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正值酷夏,乾隆等人来到了一块瓜田,地里面有一瓜农正悠然小憩,而他的周围正是一个个肥美的大西瓜。手上的水早已喝完,乾隆等人此时也正口干,于是吩咐左右将瓜农叫醒,瓜农一时间还不知所为何事。

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想要吃点西瓜,于是瓜农便挑了几个又红又大的西瓜切开,供乾隆享用。随后,众人便蜂拥而上,狼吞虎咽起来,乾隆帝不失风度地跟瓜农攀谈起来。乾隆大吃一惊,这瓜农并不似刚刚那般低贱,反而相当博学,倘若将其收入囊中,岂不美哉?

乾隆帝不掩心中喜悦,大赞瓜农,期间还旁敲侧击地询问瓜农是否有应试做官的准备,谁知瓜农只是笑了笑,随后婉拒。乾隆帝听了没有太大的反应,毕竟自己还是不能暴露真实身份,否则对接下来的行程恐有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吃好歇好,便开始收拾赶路。在半路上,乾隆脸色一变,便吩咐身边的卫士回去将瓜农除掉。乾隆沉思:这样的人才倘若不能为己所用,便是对大清最大的危害,不能放虎归山。卫士领命,回去追杀,不料瓜农早已没了踪影,乾隆也就只好作罢。

这样的乾隆还是之前的爱新觉罗·弘历吗?人才对于他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