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东汉末年,经历了四百年风雨的汉帝国已是处于风雨飘摇中,君主荒政无能、外戚宦官干政,连年的干旱使得民不聊生,汉帝国始终是在气息微弱地苟延残喘,而要结束这一切则只需要那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而已。

自张角的“黄巾起义”起,之后数年农民起义不断,如同多米诺骨牌般,以一股不知来由的聚力摧枯拉朽般摧毁了汉帝国这座危楼。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各路英雄悉数粉墨登场,有官宦之后老谋深算的董卓、有出生名门四世三公的袁绍、有饱读诗书的江东名士孙权、有奸险狡诈的宦官之子曹操、有宽厚仁义的靖王后裔刘备,这些英雄或曾挟天子号令天下,或曾割据一方谋求统一,他们有挥斥方遒的豪气、有包举宇内的胆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生逢乱世不得寄人篱下,覆巢之下只求方寸安身立命之所,依附于强人之下以求能施展抱负,不负十年寒窗,也算是人生圆满。郭嘉、孔明、荀彧、关羽、赵云等名士投身于各路诸侯,或为谋臣、或为武将,也都个个名满天下。但是有一个人,学富五车却自视甚高锋芒毕露,最后只能成为曹操的刀下亡魂,令人唏嘘。

这个人就是杨修。

一、俢高文采岂小儿

大部分人了解杨修被杀的故事是从中学课本中的《杨修之死》,这篇文章摘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中详细记录了杨修被杀的起因和过程,当然这也完全符合小说和演绎的风格,尽量地描述详尽。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曹操出师被马超率兵拦阻,所以想班师回朝,但是又觉得没面子,在左右为难之际,恰好厨师端来鸡汤,曹操见其中有鸡肋,突发奇想。晚上,夏侯惇晋见询问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于是夏侯惇按“鸡肋”传令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行事主簿的杨修听到号令后就开始收拾行李,夏侯惇听闻就去问杨修此举所为何故,杨修解释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像如今我军的处境一样,进兵不顺利,退兵又会让人觉得可笑,待在这里也没什么好处,所以魏王是想要退兵。”

众人听闻,纷纷开始收拾行装准备班师,被夜里醒来无事溜达的曹操看见了,问明原因后以扰乱军心为由将杨修斩了。

这便是《三国演义》描述的杨修被杀的起因,其中写道“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杨修因依仗自己聪明能干而不收敛主意的行为,屡次冒犯到曹操,才招致杀身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认为杨修被杀另有隐情。《杨修之死》中记载了两件和曹植曹丕有关的事能够看出些端倪,那就是杨修与曹植私交甚好,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曹操一直想立曹丕为太子,但是杨修经常给曹植出主意,这原本就违背了曹操的意愿,曹操生性多疑,为了给曹丕日后继位扫清障碍,所以除掉了杨修。

《后汉书·杨震列传》或许给杨修死因提供了更多证据,书中写道:“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曹操是个多疑的人,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而曹操与袁绍袁术兄弟俩是敌人,为了除掉后患,曹操找借口杀了他。

曹操杀了杨修之后不久,问其父杨彪:“你为什么这般憔悴呢?”杨父说:“惭愧自己没有金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但仍怀有老年舐犊之爱。”这句话让曹操脸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日磾做了什么?为什么杨彪说他不是金日磾,曹操脸红了?

二、识见深远父杀子

关于金日磾杀子的故事记录在《汉书·金日磾传》中: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

自己的儿子为皇帝的弄儿,恐怕并不是作为一个父亲所期望的,何况与君王过分亲近难免触犯到他引来杀身之祸,此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严重的可能祸连九族。加上自己的儿子经常与宫女等逾越礼戒,更可能惹祸上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