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之旅,甚至引起了俄罗斯的关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文指出,中美关系虽然总体稳定,但对抗和紧张却未能缓解。有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布林肯强调中美沟通过与负责任博弈的重要性,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迹象。因为美国人的典型做法就是,在发动攻击之前加强接触。在美国人看来,建立沟通渠道将使得危机更加可控,这使他们更有信心动手。简言之,美国可能就是在为冲突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无论是布林肯还是负责外交的美国国务院,都在近期对中国进行了强烈的指控。布林看在访华后再度公开指责中国,不仅仅是从俄罗斯购买大量的石油俄天然气,还通过提供卫星图像、战斗机零件和芯片,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多次捕风捉影地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但这都缺乏有力的证据。事实上,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会流入某些国家。至于这些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谁,又有谁能搞清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就民用无人机来说,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仅是俄罗斯使用,乌克兰甚至美国也在用。如果以此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恐怕过于武断了。在中方最高层访问法国期间,中方就再度就俄乌冲突作出表态。当着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面,强调中国反对利用乌克兰危机甩锅,抹黑第三国,甚至是煽动新冷战的行为,中国并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和参与方。中方的这一番表态,明显就是在回呛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法国总统马克龙)

马克龙也献上大礼,对中国进行了声援。他表示,在乌克兰和中东的重大危机上,和中国协调是绝对决定性的,不能把中国推向俄罗斯。马克龙甚至还直指美国,声称欧洲不应该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欧洲永远不会是美国的仆从。和中国相像,法国也是一个相当独立自主的国家。即便是在冷战时期,也经常对美国说不,更何况是世界多极化发展已久的当下。在很多关键问题上,欧洲和美国的利益都不相同,大可不必追随美国。

例如在乌克兰危机上,欧洲需要的是尽快停止这场冲突,减少对欧洲的负面影响。可美国却希望将冲突持久化,这样不仅可以削弱俄罗斯的实力,还能迫使欧洲追随美国。在经贸方面,美国对中国妄加指责,明显就是给欧洲看,希望以此促使中欧脱钩。但实际上欧洲和美国的产业竞争更加严重,和中国的互补性则较强。因此欧洲更需要的是维持和中国的贸易关系,而不是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冯德莱恩)

正因如此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部分欧洲国家,都不愿意过度追随美国。因此德国总理舒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都对于倾向美国的冯德莱恩颇有微词。认为这位欧盟委员会主席忽视了欧洲的利益,立场偏颇甚至失职。如果她连任,欧洲的前途将堪忧。反而德国和法国,更愿意支持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就职。这位务实的德国前总理,将可能带领欧洲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届时中欧关系也将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