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远东地区已经陆续对中国开放,双方拟定共同建设重要港口。

从表面上看,中俄合作促进了东北振兴,增加了投资收益,对中国最为有利。

但其实仔细分析,俄罗斯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普京用远东地区一石三鸟,实在太高明了。

那么,开放远东能为俄罗斯带来哪些好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俄远东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普京总统上台后,一直致力于改善中俄关系,先后多次将沙俄时期侵占中国的土地归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黑瞎子岛。

按照中俄两国商议决定,将黑瞎子岛一分为二,由两国共同建设、共同开发。

2008年10月14日,在两国代表的共同见证下,该岛举行了隆重的界碑揭幕仪式,从此以“一岛两国”战略,拉开了中俄远东合作的序幕。

在此后的十数年时间里,中俄在远东就能源进出口和旅游开发等项目深度合作,试图将黑瞎子岛打造成新型旅游度假区。

不过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合作项目大多在黑龙江省内与俄方展开,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十分有限。

2023年5月,普京又一重大决策震惊世界,俄方决定将海参崴对中国开放,由中俄两国共同建设。

5月15日,据海关总署消息,即将搭建吉林通往海参崴的运输通道,将其建设成中俄共用出海口。

此举意味着,中俄两国从普通的经贸往来转向港口共用,是对双边关系的一项重大突破。

从此之后,中俄合作并不仅限于中俄双方,东北地区通过该港口出海,与东亚,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国进行交易,实现了全球利益循环。

同年9月,普京在海参崴举办了东方经济论坛,核心议题为塑造欧亚金融架构。

同时就远东地区开发的话题,俄方与中方代表展开了深入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2年开始,为分担北约东扩对欧洲部分带来的军事压力,俄罗斯已逐渐着手建设远东地区。

一年间,俄方为远东地区投注了3000个投资项目,经济价值高达300亿美元,其中不乏大量的国外资本。

在俄方的不懈努力下,远东地区经过一年的建设,早已经焕然一新。

原本当地老旧的房屋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坎坷的马路上铺满了横平竖直的公路,中国代表看到之后,不禁高度赞赏其发展之迅速。

但中方也看出了远东地区发展的3点致命缺陷。

首先,投资比例提高的只有住房和基建部分。

也就是说,俄罗斯的300亿美元大多花在旧房改造和铺设公路上,这些从本质上属于无效增长。

毕竟当地人口有限,旧房总有改造完成的一天,公路铁路建设也终将饱和,这些并不足以让远东地区发展壮大。

真正能够扭转综合实力的是工业,然而俄方对此类投资的项目少之又少,长此以往,远东发展将偏离轨迹。

其次,投资数额不足。

远东地区领土面积621万平方公里,甚至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国土大国,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41%。

如此庞大的面积,总投资却只有300亿美元,与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投资相比,实在捉襟见肘。

况且,远东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在资源开发领域远比其他地区更加消耗资金,俄罗斯的投资出现了明显缺口。

最后,人才吸引缓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海参崴为例,王文院长表示,该地早在15年前总人口就已经达到60万,如今15年过去,人口不增反降。

如果海参崴地区的工业产业足够发达,在如今整体经济环境下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吸引大量的技术人才。

中方代表也提出了对于建设海参崴的畅想。

王文院长认为,完全可以将海参崴建设成东北亚的香港,以经济特区的形式将海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当然,想要复刻香港的神话,重中之重是注入中国的成功经验。

因此,两国合作刻不容缓。

那么,如果两国共同开发远东地区,对于中国来说,能够带来怎样的利益呢?

首先是海参崴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

海参崴位于欧洲大陆的东北端,从南部向太平洋沿岸延伸,是远东地区太平洋西岸的最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运输量十分可观。

海参崴在清朝时期曾经是中国领土,后因签订《北京条约》割让给了沙俄。

该港口与中国领土十分接近,尤其对中国吉林省而言,是其最便利且距离最近的对外出海口。

在此之前,吉林如果要出海进行进出口贸易,必须经过陆路的长途跋涉,或者将货物运输到大连,从旅顺港出发,或者将货物运输到南方,再从东南沿海出发。

然而,无论是旅顺港还是东南沿海,不仅运输成本过大,而且时间漫长。

加之陆路运输在货物储存方面具有一定的风险,导致运输过程中报损率增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长期以来,吉林的进出口贸易并不发达,大多数订单都来自日韩,久而久之,便导致东北在工业体系疲软之后,经济整体呈现出了衰落的趋势。

如今,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东南沿海时刻面临着第一岛链的严重威胁。

中方逐渐意识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经济重心和工业重心内迁刻不容缓。

因此,振兴东北被再次提上了日程,而解决东北出海口问题,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正在中方为此焦头烂额时,俄罗斯则表示,愿意递出橄榄枝。

中俄双方如果实现海参崴共同开发,有力缩短了吉林出海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那么毫无疑问,会加速吉林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循环,尽快恢复东北三省的经济活力。

其次,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

远东地区属于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哪怕春夏季节,冻土情况依然严重,一不适宜耕种,二不适宜铁路轨道铺设。

从建设角度考虑,远东地区并不具备开发的价值,因此,俄方一直将大片土地搁置在此。

然而在土层之下,远东地区得益于天然的地理条件,蕴含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

如此巨大的藏量,哪怕对于资源大国俄罗斯来说也不容小觑,如果中俄能够实现对远东地区的共同开发,那么将来中国的能源进口无疑会更加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开放远东,对于中国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看似是中国占尽风头,其实,如果中国真的帮助俄罗斯建设远东地区,那么最大的获利者一定是俄罗斯。

普京这位多年的政治老手,早就已经做好了一石三鸟的打算。

那么,俄罗斯有什么打算呢?

第一,转移中心。

由于地理和温度差异,自古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重心都侧重在欧洲板块。

然而,欧洲板块的地缘政治相当复杂,不仅与乌克兰等多个东欧国家毗邻,还要与英,法德等传统欧洲国家正面对峙。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为了实现其世界霸权,不断加强了对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北约东扩。

很明显,美国此举意在针对俄罗斯,先是粉碎了俄罗斯在东欧的威慑力,然后挤压俄罗斯欧洲板块的生存空间。

美俄矛盾持续加剧,最终导致了俄乌战争的爆发。

如今战火持续蔓延,甚至连首都莫斯科,都爆发了严重的恐怖袭击。

俄罗斯欧洲板块的安全隐患逐渐加强,为了降低战争带来的经济风险,俄罗斯不得已,需要将重心向东部地区转移。

相比欧洲,远东地区显然更加安全。

俄罗斯远东邻国以蒙古,中国,朝鲜为主,中俄双方持续贯彻着友好方针,而蒙古,朝鲜乃至日韩,对俄罗斯都不存在足够的军事威胁。

至于美国,美俄之间隔着太平洋相望,哪怕双方爆发摩擦,也只能以海军和空军为主,严重影响了两国发挥,也会加速战争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哪怕远东地区并不适宜生存,俄罗斯也必须斥巨资开发。

第二:中俄友好。

今年4月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

在提起中俄关系时,她曾明确表示,中俄关系是最糟糕的关系,并不利于地区稳定。

美方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产生质疑,认为中国正在以粮食,能源等贸易为俄罗斯变相提供军事援助。

尤其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美西方资本对俄罗斯进行了严厉制裁,大量生产厂家撤离了俄罗斯本土,导致俄罗斯民众面临了生活用品严重不足的问题。

就在此时,中国制造突然进军俄罗斯市场,迅速占领了大量的市场空白,后因为物美价廉,迅速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

尽管中国反复声明,在战争中保持中立态度,无意参与任何一方。

然而,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对于俄罗斯而言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今俄乌战争迟迟没有结束,俄罗斯要以一己之力抵挡整个北约的压力,必须与中国加强在政治和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

为了持续促进与中国的关系,俄罗斯愿意以远东地区的开发权为诚意,和中国进行深度的利益互通。

这也是俄罗斯破解当前局面的唯一选项。

第三,分担压力。

在美苏冷战的数十年间,中国一直都是两国争相拉拢的合作对象。

如今情景再现,美俄之争,中国的态度也同样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开发远东地区,就是要与中国进行深度的利益捆绑。

如此,在美国眼中,相当于中国已经在美俄之间站队选择了。

那么,美国的注意力就绝不会只在俄罗斯一个国家身上。

俄罗斯在东边有整个北约集团牵制,其行动力大大受限,而中国在东亚地区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美国必然会提高警惕。

这样一来,中国就能够帮助俄罗斯成功分散美国的压力,减轻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因此,俄罗斯邀请中国共同开发远东地区,看似是有利于中国,其实对俄罗斯的战略和政治意义更加重要。

当然中俄关系历久弥新,双方都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开发远东对于中国来说,也蕴含着巨大的利益。

这一项目,对于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各取所需。

如今中俄两国在远东开发项目上的合作日渐频繁,给中国振兴东北带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海参崴也给吉林带来了巨大的进出口订单。

当然俄罗斯更是一石三鸟,既能够持久稳定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还能够转移经济中心,减轻美国及北约带来的军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