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消息:据观察者网援引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家法院下令冻结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在俄罗斯的资产。据报道,此举源于俄罗斯联邦外贸银行向俄法院发起的诉讼,旨在追回该银行因美国制裁而被冻结在海外的近4.4亿美元资金,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允许美国政府没收被冻结在美国的俄罗斯资产,并用于支持乌克兰。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随后回应称,一旦没收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美国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这一系列司法对抗发生在俄罗斯与西方就“资产没收”问题上的紧张对峙背景下。美国总统拜登近期签署法案,授权美国政府没收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用于援助乌克兰。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警告,若美方采取实际行动,降低外交关系级别将成为考虑选项。同时,副外长潘金指出,俄罗斯同样握有大量西方企业资产的冻结权。然而,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强调,尽管俄境内美国政府资产有限,难以实施对等报复,但俄方的应对措施绝不会无关痛痒。

俄外交部长和其他外交部高官在不同场合均强调称,如果俄罗斯资产被没收,俄方将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这种报复可能包括对各种形式的资产进行冻结、查封或没收,以此作为对西方国家行动的回应。这种措施的严厉性,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俄罗斯在维护自身资产安全方面的坚定决心,也释放了和西方国家对抗到底的信号。俄安全理事会副主席也表达了类似的强硬态度。他们强调,任何未经所有者同意,动用俄国家及其公民资产的行为,将被视为非法且具有敌对性质的攻击行为。

要知道,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冻结了大量的俄罗斯海外资产。近半年来,美国不断地向西方盟友施压,希望将这些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完全没收,并将其转移到乌克兰。然而,在这个问题上,盟友们没有“屈从”美国,而是更倾向于另一个比较温和的方案——用俄罗斯资产产生的利润来援助乌克兰。比利时首相就曾提出向扣押俄资产“征税”的建议,也就是没收这些资产所产生的利息。如果按年利率3%来算的话,1000亿欧元的资产每年可以产生30亿欧元的利息,还是相当可观的。

关键是,这将会彻底断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往来,那么西方国家的能源危机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当然其中受伤害最大的肯定还是欧盟。这也是欧盟为什么不愿意美没入俄罗斯资产的根本原因。这也就是说,如果美再进一步反制的话,将会得不偿失。那么如果美在面对俄罗斯这一举动时选择沉默寡言不说话呢?可以说,在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博弈当中,俄罗斯这步棋走得实在是高,最后把难题反而抛给了美,就看美接下来怎么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拜登政府倘若没收俄罗斯的资产,的确是真正的什么也得不到,这意味着美国在二战后花了几十年时间,建立起的国际信誉将会顷刻间崩塌,同时美国霸权三大支柱之一的美元霸权,也会随之崩塌。其中的逻辑很好理解,那就是美国凭借优良的国际信誉和安全性,吸引到了世界各国的资本赴美投资,结果美俄关系不好了,俄在美资产被没收,如此一来各国资本赴美投资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因为所有人都会担忧在美资产某一天也被美国没收。

摩根大通方面对此表达了忧虑,担心其在俄资产可能遭到没收。面对美国可能的资产没收行动,俄罗斯官方立场坚定。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警告,任何西方国家没收俄罗斯资产的行为都将遭遇反制。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则明确表示,若美国采取实际行动没收资产,俄罗斯将考虑降级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第二个消息:据观察者网援引英国《卫报》报道,当前,美国政府态度愈发强硬,示威学生面临被捕、停学、处分和被驱逐出校园等处罚。与此同时,许多美国高校教职工开始举行集会,声援自己的学生。“我感觉自己身处战区,”一名埃默里大学教授谈及当时的混乱场景时称,“周围都是警察和他们的武器,还有橡皮子弹”。另一名教授现在仍心有余悸,因为他看到自己的同事曾被警察用枪指着头。数十名示威学生在埃默里大学草坪上搭起帐篷,要求学校从以色列相关企业中撤资。

美国警察的军事化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随着80年代犯罪率的上升,美国警察的外观和装备开始逐步向军事化转变。特别是在里根总统宣布的“禁毒冲突”中,警察开始与军队更直接地合作。国会随后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包括1033项目,允许警察部门获取军事基地和装备,国民警卫队协助警察进行禁毒行动,军队和警察共同训练,以及军方向警察部门免费借用他们多余的装备。这导致了警察部门可以获得M16等突击步枪、装甲车甚至榴弹发射器。

CNN的一名工作人员目睹了至少两名教授被亚特兰大警方拘留,其中一位是经济学教授卡罗琳•福林,另一位则是哲学系主任诺埃尔•迈克菲。可怜的卡罗琳•福林被警方狠狠地按在地上,眼镜都飞了出去,她绝望地高呼:“我是教授!”围观的学生们愤怒了,纷纷指责美国警察像“法西斯”一样粗暴。这一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佐治亚州警方向聚集在该州亚特兰大市埃默里大学的抗议者发射橡皮子弹、使用泰瑟枪。有照片和视频显示,警方在草坪上与抗议者扭打成一片。报道继续说,被捕的人中还包括该校哲学系系主任诺埃尔·迈克菲教授,有人拍到她被一名警察带走。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正在美国多地蔓延。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BS等多家媒体报道,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等美国多所高校爆发抗议活动,抗议者表达对巴勒斯坦的支持。

学生们指责学校管理层拒绝进行真正的对话,并呼吁校方举办活动纪念被以色列杀害的无辜百姓。校方则表示,示威活动加剧了校内的紧张局势,并在双方协商后,大多数抗议者同意离开,但遗憾的是有一小群学生拒绝离开,所以决定让警方清场。这起事件发生后的次日,学生们再次举行抗议活动,并威胁今后将开展更多示威。学生们在校内用垃圾桶、自行车等挡住了楼的入口,高喊支持巴勒斯坦的口号,呼吁抵制以色列高校、停止在加沙地带实施种族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报道者也成为警方清场行动的牺牲品之一。一些记者被警方拘留或驱赶,妨碍了报道抗议活动的真实性。这种行为引发了公众对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担忧,认为警方的做法是在压制舆论和信息传播的自由。美国校园抗议活动的发展令人担忧,各界对此持续关注着。尽管警方采取了手段,试图维护秩序,但抗议活动仍在继续,学生们仍然坚定地表达着自己的诉求。随着局势的发展,人们期待更多的对话和解决方案的出现,以化解当前的局势。

对于此次哥伦比亚大学发生的动荡,有媒体分析认为,这是近期美国高校在巴以问题上分歧加剧的一个缩影。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在全美高校爆发和蔓延,包括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波士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等20多所知名大学的学生均加入抗议行列。许多大学的学生都在校园内“安营扎寨”,准备长期抗议,但这些集会大多被警察驱散。

第三个消息:根据观察者网报道,G7国家结束了在意大利举行的为期三天的外长峰会。路透社报道总结认为,本次峰会主要围绕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不过,该峰会也大肆炒作中国相关议题:要想跟西方关系好,就停止支持俄罗斯。G7声明对于中国企业“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的装备,武器零部件,以及军事生产所需装备”提出了严重关切。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当日记者会上称,“中国不能一方面表态愿意与欧洲积极发展关系,却又同时赞助冷战后欧洲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那边G7发出威胁,这边北约也来逼中国选边站队,稍微看一下斯托尔滕贝格的这番话,就不难发现,他的言论完全就是照着美国的话术版本来的。不久前,G7国家举行了一场外长峰会,峰会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威胁我国。G7在声明中就对中企“向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的装备,武器零部件,以及军事生产所需装备”提出了严重关切。而在峰会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曾声称,“中国不能一方面表态愿意与欧洲积极发展关系,却又同时赞助冷战后欧洲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西方为什么对中俄合作这么紧张?一方面,中俄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像“上合组织”、“金砖机制”都是中俄在牵头。在西方看来,发展中国家是会跟发达国家争夺资源,直接影响“黄金十亿人”的生活质量的,是竞争关系,因此对中俄都要打压。但是,中俄两国有人口,有资源,有资金,有技术,有土地,还是邻国,如果两国提升合作质量,相互融入加深,美西方不仅达不到“分而破之”的目的,还会迎来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美西方不能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方的整个叙事体系中,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成为了一体的“威胁”,美国既然能开这个先例,为了没发生过的事情制裁中国银行,那么G7迟早也会跟上。这场互动虽然是中美之间的,但是暗战却是美俄之间的。美财长耶伦访华的时候,俄外长拉夫罗夫同期也访问了中国,一个不许中俄走近,一个要拔高中俄关系,中方态度很明确,我们有权选择自己和谁合作,也有权和任何国家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但是美国没权利干扰和限制中国的选择。

G7其他国家听信美国谗言,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开始污蔑有关中国企业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在向中国身上泼了一通脏水之后,转头就威胁中方,一番表态意思就是如果中国执意支持俄罗斯与俄关系走近,就别想中欧关系会变好。在美国的怂恿之下,一波波不实舆论攻击向中国席卷而来,妄图以此施压,让中国知难而退。但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与哪个国家交好,同哪些国家合作都是我们的自主意愿,其他国家无权过问,更无权干涉。

中俄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一种正常的发展状态。这却让欧美的国家感到十分的不爽。他们认为,这次俄乌冲突就是要一起用力来将俄罗斯拖垮的。如今颁布了针对俄罗斯的一万多项制裁,不仅没有给俄罗斯掏空,反而还挣到了钱。这俄乌冲突的起因就是北约希望向东扩展,将刀架在俄罗斯的脖子上。而中俄两国的领土本身相邻近,怎么可能会听美国的鬼话和俄罗斯恩断义绝呢。眼看自己说话不管用,美国就开始拉拢小老弟开始向我国施加压力。

尽管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频繁利用这些策略试图左右他国政策,但如果布林肯此行真的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和实际行动的关系,他就应该展现出更多的诚意和建设性态度。然而,从当前的政治动向来看,这次访问似乎又将沦为一场政治作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自主立场,如同稳坐钓鱼台的智者,不受外界干涉的动摇。西方的政治戏码再次上演,而中国则以其一贯的从容和定力应对这场国际政治的挑战。

中俄两国向来行得正坐得直,不仅没有向西方国家妥协,甚至在不断地用坚定的立场应对西方国家的恶意。在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的形势下,北约的阵营对抗并不受世界的欢迎,所以即使他们为了破坏中俄友好稳定的合作,无所不用其极,也不会对中俄关系的发展造成什么实际的影响。无论是北约的施压威胁,还是美方的恶意揣度,都无法撼动中俄关系。因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是有着深厚的内在基础和内在逻辑的,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任何外在因素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