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把城市体检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抓住2020年以来连续4年入选“城市体检”样本城市、2023年入选“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的契机,创新构建“四维”城市体检机制,推动建设现代宜居泉城。

“望、闻、问、切”四维路径,由表及里找准“城市病”。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把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构建包括“泉水喷涌率”等在内的74项泉城特色指标体系,借鉴中医“见微知著”和西医“化验检查”做法,为城市把脉问诊。一是数字赋能“望”。搭建城市体检信息平台,汇聚3.48万条实地调研信息、280万条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特色数据,形成5大数据库,通过互相校验、多方比对,形成系统化体检数据,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病”。二是党建引领“闻”。构建“党建+体检”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党支部,组织4000余名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市民所思所想;广泛开展问卷调查,精心设计93项问题,向不同职业、年龄、收入人群发放问卷4.3万份,全面把握不同群体诉求。三是智库支撑“问”。全国首创“一库两员一队”机制,“一库”即依托驻地高校组建城市体检专家智库;“两员”即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城市体检观察员和由815名各级工作人员组成的城市体检联络员;“一队”即组织6支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深度把握城市的日常运行、泉城人的衣食住行与柴米油盐。四是多元协同“切”。在“两员一队”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对城市“脉搏跳动”最为熟悉的“市民医生代表”队伍,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确保形成满溢民心民声的“体检报告”。组织专家围绕社区基层治理等5项课题和问题指标开展研究,进行分析诊断和综合研判,形成“1+4+N”城市体检成果体系,即1个城市体检主报告、住房社区街区城区4个维度分报告、停车设施建设等N个专项体检报告。

“点、线、片、体”四维疗法,对症下药解决“城市病”。把“1+4+N”城市体检成果体系作为治理路径图,坚持“防未病、治已病”,树立“全生命周期意识”,围绕问题指标制定年度城市体检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形成“多层次解决、分批次推进”的21项整改措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一是逐个击破点状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将体检发现的问题分为限时解决和尽力解决两大类多个小类,组织各部门提出整改建议清单,点状问题限期整改,做到边体检、边治理。比如,以940栋试点楼房发现的安全隐患为基础,对全市465万幢建筑物开展全面隐患排查,结合轻重缓急推进隐患整治,提升房屋安全管理水平。二是串联解决线性问题。按照“形成问题清单—落实责任部门—制定任务清单—定期督导反馈”机制要求,由各责任主体制定整改计划,列出整改项目并实施。依托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对整改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督导调度,形成工作闭环。比如,在全国率先开展“停车难”问题等专项体检,形成“管理条例+专项规划+建设政策+运营模式”解决方案,全市新建公共停车位1.6万余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题。三是更新解决片区问题。根据城市体检结果,划分城市更新单元,采用标准规范比对、对标同类城市数据、历史数据趋势分析等方法,依托城市体检信息平台识别城市片区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建议。比如,针对济钢片区工业遗存较多、公园覆盖率不足等问题,实施中央森林公园项目,进行旧厂区改造、河道整治等,改造后的工业建筑与绿色生态相映成趣,成为城市一大亮点。四是整体整治结构问题。建立了15个部门和6个区政府全程参与、协同配合的整治机制,形成“滚动体检、常态反馈、督导整改、定期评估”的工作合力。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设施建设行动和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以系统建设方案铺展城市发展蓝图。

“房、区、街、城”四维转化,巩固疗效建设“健康城”。把城市体检作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好房子、好小区、好街区、好城区”四个维度,持续巩固从宏观到微观、从城市到住房的城市建设工作成效。一是住房性能持续改善。落实住建部关于“好房子”的建设要求以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山东省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指导意见》,按照以人为本、特色突出、品质为先、智慧安全的原则,推动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智慧运营且可持续发展的“好房子”,打造能够体现泉城特色、承载城市记忆的“百年工程”。二是小区环境明显优化。以试点社区外墙材料脱落、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细化老旧小区改造内容,61万户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新建密闭式垃圾分类房381座、新改建垃圾分类亭1481处,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评估中,晋升76个大城市第一档。三是街区更新更具特色。基于广大市民为城市建设的建言献策,实施更具泉城特色的城市更新。开展历史建筑“健康体检”,培育“579”百工集等一批示范项目,累计启动实施217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686.98亿元,推动泉城有机更新。四是城区韧性稳步提升。把“定期体检”作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依托新一年度的体检工作,对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形成城市体检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模式。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理清4万余千米地下管线数据,守护好“城市看不见的生命线”。不断推动城市建设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借力列入住建部“新城建试点”的契机,绘制“智慧住建一张图”,优化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等各类应用,汇集全市465万余幢建筑物、14632家建设领域企业和2500余个在建工程项目的信息,让城市“善感知、有温度、更宜居”。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