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简历】

陈飞翔,安徽长丰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安徽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北京兰池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艺两新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徽省书画创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合肥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合肥市美术创作院院长、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国家一级美术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甲辰山水八条屏》

陈飞翔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中国画创作和写生的笔墨语言

中国画中的笔墨表现不仅仅是一般层面上的绘画技法,而是画家个人的人生体验的深层表达。笔墨技法的表现源于画家的内在精神,画家的文化属性、知识结构、个人经历与生存环境决定了他对作品形式的选择。画家生活的特定环境与文化氛围,影响着其艺术取向与审美追求,直至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面貌的形成。宋元绘画的精华,使我获得了充足的滋养,领略了笔法墨韵的多样性与丰富变化,并渐悟了笔墨作为语言,与创作主体生命品质的内在关联,领悟了中国画的本质和规律,使创作更富有精神性、艺术美感的独立性,以及“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性;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作品的审美基调---以想像和抒情为前提,在以笔立骨、以墨取韵中造境;在干湿浓淡、开阖聚散中彰显结构、张力与气息;在虚实、疏密、藏露、氤氲之间幻化,体现水墨艺术的浑厚华滋、淋漓酣畅、具象和抽象融合中的视觉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新疆印象》

徐复观说,“文化根源的心,不脱离现实;而有心而来的理想,必融合于现实现世生活之中”。在创作中我所强调的是主观创造,关注的是自然诗意,注重笔墨的质量,构图的灵动,意境的深远。从早期的借景抒情到现在的以情绘景,我始终力求作品更富有文化原创的精神性、艺术美感的独立性,既具传统文化底蕴,又具动态创造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家山常入梦》150cm×240cm

写生是艺术家获得创作素材、灵感的方式之一,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写生具有重要的地位,写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感受、感知、打草稿的过程,艺术家通过写生,深入自然、汲取灵感。创作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对题材的重复,更不是对照片的复制,而是要走进自然、贴近生活,把对自然和生活的真实情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我们都知道唐代画家张璪(?-1093)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历代的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石涛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一种不辞辛劳的写生创作态度,艺术家们应该多搜集素材,多观察事物,手摹心记,在大自然中不断提炼自己的艺术表现方法,总结艺术规律,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渐提炼自己的艺术语言,最终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至高境界,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陈飞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雨后云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山际见来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夜静春山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假日寻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空山不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云腾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直下看山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雪融有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古树迎春步新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青山有梦》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中国足迹》185cm×23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万里可期》200cm×2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