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随时代 “针”吟新篇

刺绣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风土民俗孕育出多样的刺绣风格,在即将于5月9日-12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024CACE)上,观众不仅可以一睹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中国四大名绣”的风采,还能欣赏到夏布绣、汴绣、京绣、青绣等不同种类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刺绣作品。这些作品或清雅秀丽,或自然拙朴,或色彩明艳,蕴藏着各地深厚的乡土风情和文化内涵,生动体现了刺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共生共荣的艺术特点。

湘绣:从平面到立体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湘绣是湖南乃至中国的“艺术名片”。传统湘绣以中国画为蓝本,以丝绒线入绣,题材丰富、形态逼真、色彩浓郁、针法多变、风格大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湘绣匠人们在满足人们日用品生产需求的同时,不断攀登技艺高峰:“鬅毛针”的完善增强了湘绣工艺的独特性;双面全异绣工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刺绣技艺水平发展到新高度;“三角叠层法”表现油画肖像人物更富质感。这些工艺的创新把湘绣艺术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使湘绣艺术特色的发展达到极致,成就了湘绣在中国刺绣界的重要地位,并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绣之花”。

“苏绣猫,湘绣虎”。作为中国优秀的刺绣艺术之一,湘绣享有“绣花花生香,绣鸟可听声,绣虎会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在湘绣的一百多种针法之中,其独创的“鬅毛针”技艺能让绣出来的狮、虎等猛兽毛发刚劲、生动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步龙行》

“相对于平面刺绣作品而言,‘鬅毛针’能使作品更加立体而富有质感,给人一种新的视觉美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湘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新湘及其团队突破传统的固态思想观念,在保留传承湘绣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出多以动物为主题的符合现代时尚审美需求的3D立体湘绣作品,其中《虎步龙行》是湘绣代表性题材,老虎采用“鬅毛针”刺绣而成,展现了走兽皮毛柔软细腻的质感,颜色丰富、过渡自然、生动鲜活,打破了平面作品的局限性,从视觉上给人带来强烈的立体冲击感。此类作品赋予传统刺绣多样的艺术生命力,也为古老的湘绣注入了崭新内涵。

粤绣:勾勒岭南风华

在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年锦》上,演员李沁身穿宋代名贵面料“宋罗”甫一亮相便惊艳全场。这件服饰上所绣制的图纹出自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粤绣(雪花仿真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雪清之手。

粤绣起源于唐代。或许是受到南洋风格的影响,与其他地区的刺绣相比,粤绣的特色非常鲜明,以布局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而著称,世人称其“金光闪闪”“满而不杂”。

粤绣针法多变、针步均匀,能巧妙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粤绣题材广泛、色彩丰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谐运用。身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与其他三大名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绣的皆是岭南风物、四时光景,尤其是表现岭南特有的果木,如荔枝、木棉花等,画面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本届工美博览会,周雪清带来的《硕果盛湾区》就是一幅以荔枝为主题的粤绣作品。在这幅作品中,周雪清以“雪花针法”绣制了主体荔枝,让果实更加立体生动、明暗有度,仿佛近在观者眼前,唾手可摘。据周雪清介绍,“雪花针法”融合了“中国四大名绣”中苏绣与粤绣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新,让刺绣作品呈现出卓越的立体感,从不同角度闪烁不同光泽,实现全方位的色彩层叠,丰富图案色彩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硕果盛湾区》

在倾力创作的同时,周雪清还致力于刺绣文化和技艺的传承,通过教学培养粤绣人才,为刺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支撑。本次她推荐学生作品《百花盛开》一同参加福州工美盛会,展示了新一代粤绣技艺传承者醉心艺术、顺应时代的新匠人风采。

广绣:外销历史悠久

广绣属于粤绣的分支,在明代已是重要的民间手工技艺之一,清代则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广绣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与其他刺绣相比,广绣还具有悠久的外销传统,250年前的对外贸易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广绣进入繁荣兴盛阶段。其中,著名的“广绣大披肩”见证了其在全球贸易史上的辉煌成绩。时至今日,“广绣大披肩”仍然大量外销南欧地区,这在我国刺绣产业中是为数不多、十分可喜的现象。

2023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州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八幅广绣作品作为国礼或陈列于现场,或陪同于行程,见证了中法两国的友好交往与合作。这八幅作品均出自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之手。

2001年从部队退役后,曾经手持钢枪的王新元选择拿起绣花针,把刺绣作为自己未来奋斗的事业。他将油画、摄影、雕塑、书法等融会贯通并大胆创新,在传统广绣作品多以花鸟为主题的基础上,开拓性地以文物、人物肖像、动漫等题材进行创作,让广绣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鸟朝凤局部图》

清朝末期的经典老绣品《百鸟朝凤局部图》是传统的广绣题材,现代一般采用流水路针法对其进行借鉴创作。王新元创新性地以蓝色真丝绸缎为背景,在配色时,特别使用了近一千多种相近色系的丝线,开启了广绣艺术的新篇章。

夏布绣:老技艺焕新生

江西省新余市种植苎麻、织造夏布的历史悠久,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夏布之乡”,织造精良的夏布孕育了传统民间绣活——夏布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河无恙·祥和万里》托特包系列

夏布绣融合了夏布自然的肌理及水墨丹青的绘画神韵,作品色泽古朴、典雅深沉。其绣地夏布质地粗犷、纤维硬度高、经纬线间隙大,大大增加了刺绣的难度,但其独特的纹理和质感,却为夏布绣灵活多变的针法和特有的工艺提供了天然的舞台。绣线在夏布上舞动山河水墨,构成了其独有的语言体系,这种融合与辉映共创了夏布绣地域鲜明、拙中寓秀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带领夏布绣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专家团队为第四届工美博览会创作了精美的夏布绣作品,包括《百鹤呈祥》《忆写三清》等融合了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和传统文化之精髓的绣作,还有《山河无恙·祥和万里》托特包系列等相关的文创作品,都将在博览会上一一与观众见面。

张小红说,与其他刺绣工艺相比,夏布绣返璞归真、虚虚实实的特点,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通过创新工艺、跨界融合,让夏布绣实现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则为刺绣行业注入了新的创意和灵感,让夏布绣不再止于欣赏,而更多的是利用现代设计赋能传统工艺、创新织绣工艺,让老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如今,张小红及其团队已经创作和设计出了具有实用性的箱包、家居用品等500多种夏布绣文创产品,为传统刺绣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无限动能与活力。

文|记者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