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额尔古纳河河岸边,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子独自一人,正悄然踏入这条寂静的界河。她的名字叫傅索安,19岁,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原本只是一个充满梦想的知青。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斗殴事件改变了她的命运,使她被迫做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选择——逃往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逃离中国:跨国逃命的开始

1968年5月8日,在中苏边境的额尔古纳河畔,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子,傅索安,步履蹒跚地跨过边界,投向苏联边防哨所的方向。傅索安在一次集体斗殴事件中,由于冲突导致3人重伤、1人失去一只眼,傅索安为了逃避可能的严厉惩罚,决定冒险偷渡到苏联。

当傅索安踏入苏联境内,她的衣服湿透了,泥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她的面容虽然显得疲惫不堪,但她的眼神中还是透露出一丝坚定。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着无法回头,只能向前走。河水冰冷刺骨,她的双脚几乎失去了知觉,但她还是坚持走向了前方的苏联边防哨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哨所的苏联边防兵在例行的巡逻中发现了这位异常的访客。他们迅速将她带到哨所内部,进行了初步的身体检查和审问。傅索安用她仅知的几句简单的俄语表达了自己逃离的原因,她提到了身体的不适和对未来的恐惧。

苏联边防兵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感到意外,但他们按照标准程序,报告了这一事件。不久,几名高级军官抵达哨所,他们对傅索安的背景和动机进行了更详细的了解。由于她的故事涉及政治逃亡的可能性,决定将她暂时安置在边境附近的一个军事设施,同时上报给更高级别的情报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格勃的目光:特工之路

傅索安的独立和大胆的行为在边界处引起了克格勃的高度关注。她的背景和情况被迅速汇报至上级,而苏联军情局对于这样一名潜在的情报人员的价值做出了积极的评估。决定对她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与培养,为此,1968年7月27日,克格勃派遣了安德烈上校前去与傅索安进行面对面的会谈。

安德烈上校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官,他的任务是评估傅索安是否适合进行情报工作。他在一个简朴的会议室内与傅索安见面,这个房间位于边境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内。会面时,上校详细询问了傅索安的过去经历,包括她的教育背景、她在中国的生活以及决定逃离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进行了几小时的谈话后,安德烈上校得出结论,傅索安不仅具备成为克格勃特工的潜质,而且她的个性特质非常适合从事秘密情报工作。因此,他决定推荐傅索安接受进一步的专业训练,并将她送往特维尔市的谍报学校,这是一所专门培训苏联最精英特工的机构。

抵达特维尔市后,傅索安被纳入了一个严密的训练计划,这个计划涵盖了广泛的军事和情报收集技能。她接受了格斗技术的训练,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冷兵器和火器。此外,她还被教授了高级的监视和反监视技术,以及如何在敌对环境中进行信息收集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