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活动在金融街街道十个社区同时展开,西城区第57期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亲身参与社区书记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沉浸式感悟社区书记为民情怀,向优秀社区书记学习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着力破解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八不”问题,练就办实事促发展的真功夫。据悉,这是西城区委党校纵深推进“两个工程”,持续落实“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提升全区科级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创新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建引领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丰融园社区书记安会永带领学员们参观了解社区,以社区舒适宜人的环境和便捷完善的设施展示着党建引领下社会治理的成果。在“融声汇智”居民议事厅,针对丰融园小区电动车治理难题,社区党组织发挥统筹作用,引导居民围绕“干什么”广泛提、“谁来干”充分议、“怎么干”共同定,协调物业对群众诉求逐一回应、逐项落实、规范管理。经过1小时协商,形成了车辆有序码放、电动车登记备案并张贴标识、加强小区人员出入管理等三项共识。针对老年人用餐问题,社区挖掘地区资源,依托楼宇物业餐厅助力社区养老助餐服务,以亲民价格提供健康可口的营养餐,“把食堂搬到居民家门口”,赢得群众欢迎。安会永一边记录每位居民的发言,一边帮助餐厅制定务实可行的措施,“提前发布食谱、加强宣传告知、规范服务行为、从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两个小时的议事会,议的看似是“小事”,却都是连着民心的大事,让学员上了一堂接地气的区情社情课、一堂务实管用的群众工作方法课、一堂通俗易懂的沟通技巧课。

真情关怀 践行初心承诺

“大妈,我们来看您来咧,最近身体怎么样,生活上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谢谢,谢谢……我太感谢你们了,照顾得很周到!”白发苍苍的大妈倚着门口,笑着一连说了好几个感谢。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哈,门口这个垃圾我们顺手给您带走了哈,您慢着点哈,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跟我们说。”亲切的家常,顺手带走的垃圾,正是社区书记把居民当家人、把居民事当家事、社区与居民亲如一家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受水河社区的王蕾书记强调,做好社区工作首要的是多串门、多“拉家常”、多解“烦心事”,以真情关怀赢得居民信任,社区和居民亲如一家,社区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我相信社区,我要把自己和儿子托付给社区。”80岁的宋阿姨来到二龙路社区。宋阿姨唯一的儿子患精神病长期住院治疗,平时看病吃药、采买物资、家电维修都是社区和楼门院长上门帮忙解决。今年年初阿姨家热水器坏了,社区党委多方协调,积极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作用,联系爱心企业第一时间上门更换,老人满怀感激地送来锦旗。正是社区数十年如一日的暖心服务,让阿姨感受到社区才是自己和儿子最踏实可靠的“托付人”。社区书记李红媛的工作让学员们认识到,做群众工作要厚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真挚情怀,只有怀着这样的理念,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才能换来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

部门联动 优化民生服务

西太平街社区聚焦民生服务,社区书记段文彦带领学员们以快递摆放不规范、小区内需增设垃圾桶、公共绿地养护不足、建议学校内绿地向公众开放等4个热线件为切入点,现场吹哨街道执法队、园林绿化、辖区物业、快递站点、学校等部门共同办理案件,商讨处理方案。段文彦对4个案件逐一进行梳理,提出一套组合拳。

东太平街社区书记刘艳明与街道合作引入物业公司,发挥“吹哨报到”机制作用,与驻区单位党支部共建,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社区工作每天就像开盲盒,你不知道会面对着什么”刘艳明说,但她现在面对任何工作和挑战都不会惧怕,全能够沉着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次深入社区的实践活动,学员们深刻认识到,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对群众“张开嘴”得到认可;只有“迈开腿”贴近群众,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才能在关键时刻“挺直腰”让群众信服。

西城区委党校立足学员来源广、覆盖面宽的独特优势,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大力拓展现场教学广度深度,横向建立街道与街道之间的互学互鉴平台,纵向搭建区机关业务部门——街道——社区的直接联系机制,从而缩短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响应链条,提高响应效率,提升西城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未来几年内,还将以处级班、科任班等重点主体班次现场教学活动为抓手,有组织有计划地到全区15个街道深度研学,争取实现区级全覆盖的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街道社区群众“零距离”工作路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