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二级教授、副院长何怡刚成功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这一荣誉的公布,一些质疑声也随之而来,网络上出现了“花钱买院士”的传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国内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当选者”信息,至少可追溯至2021年。

其中,不乏来自东南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科研人员,也有诸如吉林某医药公司董事长李盛学、“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等社会人士,以及西安“90后”博士田政。

之后,更是有人爆料,欧洲自然科学院是由6个俄罗斯人注册于2003年在德国汉诺威成立的,一个专门用来卖“院士”头衔的盈利机构,这个机构在没有得到任何欧洲国家的认可,更没有官方科技部门的背书,也不被欧洲各国官方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欧洲自然科学院就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科研组织,很可能就跟》《围城》里方鸿渐花钱买来的克莱登大学差不多,属于野鸡机构。

而在今年2月19日,何怡刚教授的名字出现在欧洲自然科学院2024年度新增院士名单中,表示他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卓越贡献得到国际认可。

然而,就在这一消息公布后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质疑声音。

有传言称,只要支付4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服务费,就可以成功当选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目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这5000名院士里,中国籍不是最多的,但系增长最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文公开资料显示,有关“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一张表格中,从2021年至2024年,中国已有超过60人拿到“院士头衔”。而今年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已有超过4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传言让不少网友对何怡刚教授的当选产生了疑虑,甚至有人怀疑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这一荣誉的。

面对这些质疑,何怡刚教授显得非常平静。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是通过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进行申报的,整个过程完全免费,没有向任何代理机构支付任何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还强调,欧洲自然科学院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注重候选人的科研实力和学术贡献,而不是金钱交易。因此,他能够当选院士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努力。

何怡刚教授还透露,在申报过程中,他按照欧洲自然科学院的要求提交了详细的申报材料,包括自己的科研成果、学术贡献、论文发表情况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材料经过严格审核和评估后,最终获得了认可。他表示,整个申报过程非常公正、透明,没有任何暗箱操作的空间。

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质疑声音,何怡刚教授表示理解但并不认同。他认为,这些质疑声可能是源于对院士评选机制的不了解或误解。他呼吁大家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不要轻信谣言和传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武汉大学存在,贵州大学、上海大学都有教授获得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上大的彭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针对网友“交钱就能评院士”的说法,吕雪峰表示“应该是不行的”。至于是否会对网上的说法采取法律措施,还要跟总部沟通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这起学术风波就像一起罗生门事件,目前真是各执一词,并没有完全定论,但我相信一句话,无风不起浪,任何质疑的声音都不是坏事,学术研究早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闭门造车,需要接受人民大众的监督。

至于真相如何,恐怕需要交给时间来验证,我们且待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