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穷”这个字可能是我们大部分都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字眼。“穷”既可以表示金钱上的匮乏,也可以表示知识、能力上的不足。

虽然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变“穷”,但是我们的身边却经常会出现那种哭穷的人。

学生时代,班级里有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女生小兰,但是她的人缘却不尽人意。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习惯性的哭穷,这里的哭穷倒不是说家庭条件,而是她每次考试之前都到处说“我好害怕,一点都没有复习,你们考试的时候帮帮我啊”。

但是实际上她每次都准备得很充分,而且成绩都很不错。

久而久之,大家对她的这种行为就产生了厌倦和反感的情绪。

后来步入社会,哭穷的人依然不在少数,有的是抱怨经济上的不如意,有的则是发泄工作上的不顺心。

我们都知道哭穷其实并没有什么伤害性,这个行为本质上的目的可能并不是损害别人的利益。

但是这种行为却总是让人很反感,所以不要轻易地向自己身边的人哭穷,除非你想失去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弱者心态

诗人王勃说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太愿意去表现自己贫穷的一面。

但是最近哭穷仿佛成为了一种流行和趋势,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专门哭穷的表情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年轻人哭穷仿佛已经不再是丢人的事,而是一种时尚。

知乎上有人解释过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年轻一代的压力越来越大,哭穷可以将自己短暂的放在弱者的角色里得到释放和安慰”。

哭穷的行为是将自己放在一个弱势的地位,伪装成没有攻击性的模样,在一定程度上博取别人的同情和关注。

但是这种弱者心态并不都能带来想要的结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就和身边的朋友哭穷只会让他们觉得虚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说上文中的哭穷时尚只是一种调侃和放松自我的心态,那么带着消极心理暗示的心态就是我们身边的毒苹果了。

大多数的人是不喜欢和成天只能给自己带来消极情绪的人相处的,因为人类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害是针对人生健康,也针对思想情绪。

如果你成天向身边的人哭穷,那么你会让别人感受到带着消极暗示的信号,而这种信号释放出的负能量会让倾听者产生过多的压力以及不适感。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学生的讲台上,将一无色无味的液体倒在一团棉花上,然后假装出棉花散发出恶臭的样子捂着鼻子。

结果班里的学生也都仿佛闻到了臭味,都不约而同地捂起了鼻子。

电视剧《传闻中的陈芊芊》里陈沅沅就是这样的角色,因为自小身体不好所以一直难以像正常人那样走动。

她还把写遗书当作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身体状况就越来越差了。

这就是对自己进行消极心理暗示而产生不良后果的表现。

如果长期的心理暗示对自己都有如此大的伤害,那么可想而知,如果你经常对身边的人哭穷,传播消极情绪,那么别人为了避害,当然就要对你敬而远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去身边人的信任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你的两个朋友同时向你借钱,一个朋友平时出手大方,有时候还会小小炫耀一下自己的财富。

而另外一个朋友,成天和你哭穷,抱怨自己生活过得有多艰难。

这个时候你会把钱借给谁呢?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

因为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相信,第一个朋友的资金紧缺只是暂时的,这笔借出去的资金是会还回来的。

而反观第二个朋友,大多数人都会想:如果我问他要钱的时候他又给我哭穷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在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都在无形中会形成信用可靠度。如果我们向身边的人哭穷,负面形象会增加,信用分数会降低。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那些明明有财富却依旧向别人哭穷的人。而这种人的现实状况始终是瞒不住的。

当你身边的人发现你心口不一时,只会觉得你这个人很虚伪,从而增加了对你的厌恶感。

久而久之,哭穷给我们带来的后果就是降低自己在社交中的形象,而失去诚信、踏实形象的我们,在未来处事过程中将变得寸步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哭穷我们每个人都会,但扮演弱者获得同情始终不是带离自己脱离困境的根本之道。

长期的消极心理暗示在为别人带来不良情绪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不良的影响。

因此,谨慎向身边的人哭穷,让事实自己展现在别人眼中,而不是你你向别人哭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