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泷濑百绘 采访对象提供(初署名外,下同)

一个日本小姐姐,在上海生活了20余年,画下百余张上海小店水彩画,记录她眼中的魔都日常风景,她就是泷濑百绘

时间倒回1993年,还在东京读高中的百绘班级里转来了一名来自上海的学生,两个年龄相仿的少女很快熟络起来,听着对方娓娓而谈上海的美食美景,百绘心中不禁涌起无限向往和好奇: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次年,她飞来上海旅游,从此,与魔都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时,她走进上海师范大学当了一年交换生,2003年,她选择搬来上海工作生活。

画中景

上海和东京一样,不乏林立的高楼、繁华的百货商场,但百绘更偏爱这里的市井里弄和形形色色的街头小店。带着时间痕迹的红砖楼、支起遮阳伞的临街水果店、吃起来清甜冰凉的老上海刨冰……汇集成魔都生活中亲切、松弛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这些是在东京见不到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百绘偏爱记录日常风景 陆佳慧 摄

大约六七年前,身为平面设计师的百绘萌生了将邂逅的街头小店画下来的念头。动笔的标准很随意,也许是为食物好吃,也许是为店铺好看,又也许只为当时周遭的氛围很好,用她的话说,“是抱着一期一会的心情来创作”。遇上想要记录的小店,百绘总是掏出手机拍下当时的场景,再回家拿出画笔一一还原。

百绘,是日文名ももえ的中文翻译。不知不觉间,她已经和自己的名字达成了某种默契——真的画了百余幅上海小店的水彩画,也成了“半个上海人”。散步和绘画对于百绘而言就像是一场城市寻宝,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上海第一家Manner咖啡店,是南阳路上一家仅有两平方米的窗口小店;“解锁”了《爱情神话》取景地,延庆路上古朴温馨的大福杂货店;还对上海大馄饨情有独钟,并且夏天一定要吃冷馄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南阳路上,上海首家Manner咖啡店

画外情

画中有城市风景,画外有暖暖人情。

陕西南路上一家卖老式刨冰和糖炒栗子的夫妻老婆店颇受食客喜爱,在百绘的画中,这份街头好味道也被保留了下来。数月后,她将画作收录制作进台历中并送给了店主夫妇,离开时,百绘的手里多了一袋香甜软糯的炒栗子,是新朋友回赠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陕西南路上卖老式刨冰和糖炒栗子的夫妻老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开了近40年的随意饮食店于2023年谢幕

翻阅画册,一些曾经记录的小店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或搬走或闭店,这时,百绘的画成了城市记忆的载体。沿着延庆路一路向南,有一家开了近40年的家庭式面馆随意饮食店。“有空随意来吃面”一句朴素的邀请被印在店铺灯箱上,在这儿,十几块就能舒舒服服吃碗本帮浇头面。2023年,随着延庆路部分地块征收,小店正式谢幕。文庙路的二次元“圣地”漫玩屋则要幸运很多,文庙所在地块旧改后,小店搬去了百米香榭商业街。“尽管未来在这些地方或许会有新的店出现,但看看画,想到这些离开的小店还是觉得挺可惜、挺舍不得的”,在上海工作、生活二十余年,百绘与魔都建立起深切的羁绊,她用少女日漫般的口吻讲起在上海街头散步的心情:“每走一步,我的脚下好像就会冒出一颗粉色的爱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百绘将画作设计成一系列文创产品

不久前,百绘刚结束了个人画展和一场慈善义卖,她把自己的水彩画做成台历、马克杯、明信片、文件夹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出售给喜欢的顾客,所筹得的资金则捐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从1994年初次来沪,30年间,百绘见证了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惊叹于中国数字化的发展,“比日本更先进”。生活在魔都,行走在路上,她打算继续用画笔记录身边的日常风景、海派烟火。

新民晚报记者 陆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