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集中50余万大军采取大兵团闪击战术,在炮兵、装甲兵和步兵联合攻击下,在28天时间里横扫越北边境六省,深入敌境40至60公里,打垮了进行防御的10万越军,取得了歼敌5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在这次作战之前,解放军多数参战部队已经20多年没有打过仗,既无实战经验,也缺乏相关军事训练。而越军则参加了几十年不断的战争,官兵作战经验丰富,单兵作战能力和游击战水准都非常出色。而且越军是本土防御,地熟人熟,有充分的时间建设防御体系,还有当年法军留下的大量永久、半永久工事可以利用,从而在北部边境构建出了相当坚固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术防御方面,越军最普遍采取的是占据扼守边境和纵深道路的制高点,组成环形防御,点点成片,以点带面,纵深配备,机动驰援,从而实现其“一线决胜”的目标。同时,又对重要城镇进行设防,大修工事,组织城镇内防御体系,企图以巷战来消耗我军。另外,越军还依托大江大河构设防线,可以相当程度得到江河之便利,缩短防御正面,节省兵力火力。

在这次作战中,我军除了进行数量较多的山地拔点作战外,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城镇攻坚作战,并尽数取得了胜利。如东线的谅山、复和,西线的老街、坝洒、谷柳、发隆、孟康,这些城镇攻坚战都打得很激烈,双方进行了反复争夺。整体总结起来,我军有如下之成功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向越军据守的城镇发起攻击时,通常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尤其是强大炮兵,首先以猛烈火力摧毁敌人工事,并压制敌纵深炮兵。接着步兵在炮兵掩护下发起突击,以轮番攻击战术突破城镇前沿阵地,再迅速向中心区扩张,并大胆向敌纵深阵地猛插,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上级在预备队的使用上比较得当,及时掌握前沿突破情况,投入新的生力军,从而保持连续不断的攻击波次。

对于据守坚固建筑物、交通枢纽及地下坑道之敌,我攻击部队以一部兵力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将其包围并切断其退路,继之以小群多路队形加强随伴火器,实施连续突击,冲入建筑物内,层层搜索消灭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广州军区第55军攻击重镇谅山时,先组织数百门火炮实施猛烈急袭,继以步兵突击部队分数路猛攻,打开突破口,向纵深猛插。而炮兵则及时跟进,以抵近射击方式摧毁越军防御工事,进一步扩大突破口。步兵部队继续向阵地纵深插入,猛打猛冲,将敌分割,再以巷战搜剿方式将残敌全部歼灭。

总的来说,此次作战中我军充分运用了大炮兵和步兵突击战术,以9000多门火炮发射88万发炮弹打垮了敌人。无论何等严密设防的城镇,在我军大炮兵开路面前,最终都变成了一片瓦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