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跳出“岛”看“岛”

你会感受到什么?

鸟瞰成都科创生态岛所在兴隆湖

浓郁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川藏铁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天府海创园

个个都是科技类的拔尖机构

各自独立,又比邻而居

这里,无疑是成都含“科”量最高的区域

今日,让我们开启“创新雷达

一起来搜索看看

科创岛一公里朋友圈里的那些“好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兴隆湖畔

一座蓝色的巨型建筑尤为显眼

这里是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

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体系的布局空白

2023年7月,获批筹建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可以为用户提供计算资源、

软件开发、人才培养和引进、

重大科研项目、计算产业化推广五大类服务

涵盖基础科学、人工智能、

城市治理等30余个领域

累计完成了超6800万个作业数

是当之无愧的“西部最强大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

作为平台支撑重大工程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

重点围绕重大工程

智能建造、环境保护、灾害防护、

装备研制、运营管理等任务

搭建技术创新平台

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方案论证

构建大数据智能支持、检验检测和

咨询培训等全链条服务体系

努力打造世界铁路创新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

这里还建有数字川藏(铁路)实验室、

地理地质实验室、智能建造实验室……

不断加快源头技术创新、实验室成果中试熟化、

应用技术开发升值

成为带动重点产业和区域实现创新发展的

新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走进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的新园区

一栋栋通体渐变橙红、

充满现代感的建筑彰显着活力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每栋楼,都是一个科学领域

大名鼎鼎的“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2023年8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科学城校区

正式投入使用

专业设置涵盖了“数理化天地生”

六大学科门类和研究领域

重点聚焦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

资源环境、微电子等领域

设置光电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生命健康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等专业学院

这里,正成为国家创新策源地

成渝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高端人才聚集地

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中科系”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

星河浩瀚,宇宙无垠

依托位于稻城县海子山的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始终

为“拉索”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作为我国

宇宙线研究的“最强大脑”

中心还担负重任——

集聚尖端人才

支撑高质量科学产出

发展新型探测技术、培育未来大科学装置

开展多层次科普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向着宇宙起源的“世纪谜题”发起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

作为四川科技界当之无愧的“顶流”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

聚焦信息光子学、能量光子学、材料光子学、

生医光子学、光子科学仪器设施等五大方向

致力开展颠覆性的光电材料、

光电器件及光电系统研究

打造世界一流的光学工程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加快科研产业双轮驱动

实验室与通信运营商、新型显示等

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产品研发

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

多个项目实现销售

成都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府永兴实验室

向新出发,逐绿而行

天府永兴实验室

布局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

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

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六大研究领域

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

创新全链条

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实验室

包括二氧化碳捕集新原理与

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实验室团队

正在瞄准“绿色生产力”开展前沿基础研究

一个个前沿成果

将从这里开花结果、落地生“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于谭阳 图片 唐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