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国中蜀汉的亡国之君刘禅,后人对他有诸多意见不同的评价。大部分都认为他胆小怕事,在蜀国还有希望的时候便早早投降魏国,姜维那一句“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让无数有志之士萧然泪下,也让刘禅背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骂名

但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这样一个弱懦无能的人吗?刘禅自17岁继承蜀国皇帝之位后,在蜀国国弱兵衰的情况下在位四十多年的时间而保证蜀国不被灭国,最后投降也实属无奈之举。且他投降后的一个举动,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让后人开始深思刘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帝城托孤

蜀国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便是刘关张三兄弟都在的时候,但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杀之后,蜀国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而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大肆举兵进攻东吴,导致张飞被杀、自己也在夷陵损失惨重之后,蜀国在三国之中已然成为了势力最弱小的国家。

刘备自夷陵铩羽而归后,每每想起与自己桃园三结义的两位兄弟都已撒手西去,而自己不仅没有实现为他们报仇的愿望,还导致蜀国损兵折将实力锐减,便终日郁郁寡欢,最终在白帝城气急攻心导致病入膏肓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刘禅才十七岁,便要从刘备的手中接下蜀汉江山。好在虽然刘关张三兄弟都没了,但军师诸葛亮还是老当益壮,足以让蜀国在三国中苟延残喘、再图辉煌。所以刘备临死前召见了诸葛亮,让他尽心辅佐刘禅,但若是后主无能,诸葛亮可取而代之,这便是白帝城托孤的典故。

刘备的这一番真情流露让诸葛亮受宠若惊、感动不已,不管刘备是出于真心还是想要试探诸葛亮的想法,总之这番话传到了刘禅的耳朵中,年少无知的他心里也很清楚,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其实是要在自己之上的。虽说自己是个皇帝,但如果哪天惹恼了诸葛亮,说不定自己就身首异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投降邓艾

从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十一年间蜀国的实际领袖便是诸葛亮,虽然诸葛亮办事前都要先请奏刘禅,但刘禅从没有不同意诸葛亮的任何一个决策。这期间弱小的蜀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还取得了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叛乱、率兵北伐兴复汉室等一系列辉煌战绩,足可见诸葛亮的能力堪称三国第一。

但从公元235年开始,刘禅的“智囊”没了,再没有人能够像诸葛亮那样给他建议,帮助他处理宫廷内外的诸多事物,这一年开始的刘禅,才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皇帝。但蜀国的最后的希望,也随着诸葛亮的逝去而消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便开始听信宦官谗言,导致蜀国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弱。直到司马昭派钟会与邓艾率大军围剿蜀国,蜀国大将姜维在剑门附近与钟会大军开战,而邓艾大军则长驱直入成都附近,直击蜀国都城大门。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尽管姜维血书刘禅叫他不要投降,自己击败了钟会便能立马驰援,蜀国还有希望。但“扶不起的阿斗”却做出了让无数后人为之气愤与惋惜的投降决定,最后姜维战死沙场也没能挽救蜀国。此后人们口中的刘禅便慢慢演变为了懦弱胆小、没有一丝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的真实想法

认为刘禅毫无能力的人,大多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诸葛亮病逝到司马昭下令出击蜀国,这中间隔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诸葛亮九次北伐的失败对于蜀国来说也是极大的国力消耗,而刘禅能够在乱世中维稳蜀国三十年的时间,即使不能算有功劳,也足以称得上是一个守成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