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您好:

作为一名二年级的班主任,我在布置《我的梦想》这篇作文时,发现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出现了令人意外的变化:拼音少了,字数多了,结构也更完整。但当我仔细阅读就发现:内容明显超出了孩子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经过询问,我得知了真相——孩子们是借助 AI 软件完成的作文。

随后,我与部分家长进行了沟通,但有家长认为,AI 软件的辅助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写作水平,还减轻了家长辅导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我内心却充满了矛盾。作文是孩子们表达内心情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桥梁,如果过分依赖 AI软件,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该如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和品德教育,确保孩子们在科技的帮助下,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您好!反复阅读您的来信,我忍不住要为您点个赞!您用心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变化,耐心问询学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反思探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既体现出您良好的师德素养和专业修养,也是您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针对您提出的问题,我有以下 4 条引导路径与您分享,供您参考选择。

家校严格禁止 AI 辅助写作

老师和家长明确规定学生作文时不能使用 AI 软件,确保作文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家长严防死守,严格监管学生的电子产品使用,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使用 AI辅助工具。倡导家长陪伴孩子多读书、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和灵感,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老师、家长与孩子多对话多交流,一起讨论写作的主题和思路,帮助孩子构思文章框架和内容。

家校允许适度使用 AI 辅助

老师和家长可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使用 AI 软件,但仅限于作为辅助工具,避免过度依赖。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学会与 AI 对话,学会向 AI“投喂”,使用 AI 软件进行基本的语言错误纠错和语法错误检查,而不是让他们依赖 AI 完成整篇文章。老师和家长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 AI 提供的修改意见,辩别判断、选用。老师和家长鼓励学生对AI 作文捻错拿过,而不是言听计从,机械依赖。

丰富多样化 AI+学习形式

老师和家长应科学地鼓励引导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 AI 辅助学习形式,让学生亲历体验对话交流、审辩诘问、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和乐趣,在 AI 的辅助和陪伴下,引导学生与 AI“斗智斗勇”。把 AI 转变为学具、教具、工具。老师和家长要更多的与学生交流对话沟通。老师可以搭建更多种类、更多形式的学生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包括 AI+ 在内的各种不同学习方式及其作业的分享交流展示、兼容并蓄,交流彼此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满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探求、交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适当的平台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更新理念 扬长避短 合理AI+

万事万物各有长短,AI 也不例外。AI+ 时代已经到来,而且不可避免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AI+ 是今年两会的重点热点议题,并在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所应当传承创新,顺应历史潮流。老师、家长都要学新知,习新法,走新路,育新人,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家档案

王纬虹: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首批人选。原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

文:王纬虹 编辑:蒋伟希

本文选自《时代信报·新家长》1458~1459期 家校直通车《学生用AI写作文,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怎样的挑战?》

声 明 : 根 据 著 作 权 法 相 关 规 定 , 转 载 或 引 用 本 公 众 号 原 创 稿 件 请 标 明 完 整 来 源 : 时 代 信 报 · 新 家 长 。 本 公 众 号 转 载 之 文 图 及 音 像 稿 件 , 如 涉 及 版 权 等 问 题 , 请 作 者 与 新 家 长 报 联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