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4年开始的中越边境老山作战中,越军在初期遭到沉重打击后,企图挽回形势,收复“失地”,因而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在战略战术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调整,在军事上频繁出手,花样百出,力图夺回优势。

首先,越南军方认为,老山作战虽然是有限度的边境作战,但体现了山岳丛林环境中作战的基本方式,即利用地形条件,采用防御和反击相结合的打法。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越军锻炼出了善于分散游击、独立作战的能力。而在老山作战中,越军强调重视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大兵团战法,能够在主力兵团的决战中取得胜利,为此就要在人力、物资、技术、后勤诸方面进行全力准备和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仍要发扬优良传统,将大兵团正规作战与地方人民战争相结合,完成从战役到战斗的基本任务。人民战争的方式以游击战为主,其主要任务是破袭敌军(指我军)的集结地域、指挥所、后勤基地、通信枢纽等重要目标,并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在配合主力兵团进行大规模作战时,主要采取在前沿抗击敌军,阻击敌小股部队,掩护战役展开、反攻和进攻等方式,从而取得历史上抗击法军、美军那样的辉煌胜利。

三是有重点地部署兵力,掌握强大的预备队。作战地域虽集中于老山一点,但要料敌从宽,同时沿老街至安沛、清水至河江等纵向公路沿线作重点守备,部署主力部队,在广大的间隙地区由地方部队和民军来防御。整个越南北部有越军6个陆军军级单位,其中一线有3个军,越军总部掌握3个军在纵深为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一线,并准备在纵深预设战场同敌军决战。

四是灵活变换战术,将现代战法与传统战法结合实施。如参照苏军关于现代战争的理论,特别是关于火力运用、步炮协同、对筑垒地域的进攻等战法,并沿袭抗法作战奠边府战役使用的“堑壕延伸”等战法,从而达到最有利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发挥。同时强调,传统的破袭战、游击战、伏击战、特工战等也应辅以现代战争的手段。特别是根据老山、清水至河江方向的具体条件,要恰当地应用各种基本的作战方法,在兵力、火力运用、进攻、防御方式、目标选择等方面不断变换打法,从而取得军事上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要坚持“以少胜多”的方针,充分发挥特工兵种的作用。历史上,越军特工部队在抗法、抗美战争中建立过卓著功勋,让强大的敌人感到畏惧。在老山作战中,越军强调要充分广泛地使用特工兵种,在进攻战役、战术、破袭、侦察以及独立方向上的作战中大力出击,配合主力部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正是在上述方针的指导下,越军在老山作战中使出全力,轮换部队、变换战法,蛮缠烂打想夺回军事上的优势。在两年时间中,仅团规模以上的作战就打了7次,付出伤亡7千余人的代价,仍然无济于事。实践证明,老山作战虽然是有限度地边境作战,但本质上体现了国力、军力的综合较量,国强者军强,而越南在这一点上却毫无取胜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