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共出动来自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等9个野战军29个步兵师,步兵、炮兵、装甲兵等合成兵力超过30万人,这还没算20多万的辅助部队。此次作战持续28天,在东西两线共计歼灭越军各种武装力量57000余人。而我参战的9个野战军中,歼敌超过1万人的只有一个,创造了全线歼敌之最,这就是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

在广州军区管辖的几个野战军中,第55军成立时间最晚,部队基础也较浅,比老大哥第41军和同宗兄弟第42军都要差一些。因此,以许世友为总指挥的广州军区前指在制定作战方案时,将第41军和第42军使用在主攻方向高平,而第55军则放在牵制性的同登、谅山方向。主力部队用着放心,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也没想到的是,打起来后高平之敌很难啃,第41军、第42军均遇到巨大困难,作战过程很不顺利,伤亡也比较大。而第55军面对的越军同样顽强,却在硬碰硬的较量中将敌人一一粉碎。最后第55军先下同登,后克谅山,陈兵奇穷河南岸,威慑敌都河内,歼敌1万余人,创造了全线最大的胜利。小兄弟的战绩超过了老大哥,从此在全军被传为美谈。

1985年百万大裁军,第55军的历史走到了尽头,但其取得的辉煌战绩却永远刻在军史中。为了纪念老部队的光荣历程,原第55军163师副参谋长戴伦喜立下志愿,搜集资料,组织素材,克服困难,辛苦创作,几易其稿,数年辛苦,终于成书。这就是《疆埸碧血——陆军163师79年越战实录 》,是一本内容丰富、渗透心血的战争回忆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本人亲自参与了1979年作战的指挥过程,并在同登攻坚战中与副师长坐镇前线指挥部,组织部队勇猛攻击,拿下了越军抵抗最顽强的探某阵地群与鬼屯炮台,为作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作者对决策和指挥、作战过程非常了解,具备良好的写作条件,保障了这部战争回忆录的质量。

从内容上说,作者精心构思了回忆录的体裁,将大量战例资料与官兵回忆去粗取精、适度浓缩、突出重点、虚实呼应,把重大历史事件通过人物活动层层推进,从而创造出一幅图景宏大、气势磅礴的战争画卷。作者尤其善于描写人物,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并推动情节发展,非常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艺术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回忆录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163师师长边贵祥和政委吴恩庆,这是一对黄金搭档,审时度势,坚决果断,指挥该师攻强守固,血战同登惊敌胆,直下谅山即凯旋,创造了全线师、团、营、连各级歼敌最多的纪录。尤其是边师长只有一只眼睛,被称为“独眼龙”师长,性格火暴,但又爱兵如子,敢打敢拼,却又胆大心细,在作者的笔下形神兼备,像是近在身边的首长,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

《疆埸碧血——陆军163师79年越战实录 》就是这样一部浓墨重彩的优秀回忆录,真实展现了当年的战争历史,为第55军广大指战员树立了一座丰碑,他们不愧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