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大规模运动战告一段落,战线基本维系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部队奉命转入战略防御,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指导下,开始建设横贯半岛的上百公里钢铁防线。

志愿军第一线各部队克服种种困难,不怕艰苦,构筑了大量坑道工事,逐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覆盖正面的坚固阵地防御。同时调整和加强了东西海岸和纵深地区的防御力量,改善了道路和后方供应。自1952年春夏以来,志愿军又开展了一系列巩固阵地的军事斗争,夺取部分支撑点,歼灭敌人一部,并取得了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小分队攻防作战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9月,为了进一步打击敌人,同时锻炼部队,争取主动,在志愿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第一梯队各军发起对敌营以下战术要点发起反击作战。当10月我第二阶段进攻发起时,美韩联军为了扭转被动形势,巩固战线,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上甘岭战役由此开始。

这次“金化攻势”也称“摊牌作战”,美韩联军企图在正面不过2500米宽地域内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发起一次猛烈突击,夺取志愿军第15军前沿上甘岭附近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改善自己的防御态势,并进一步威胁我五圣山阵地,为以后进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区创造条件。为此,美韩联军在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指挥下,集中了2个加强师步兵,以及大量炮兵、装甲兵、航空兵,共计约6万人,在大口径火炮300余门和170余辆坦克、200余架飞机支援下,直扑我上甘岭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战役名垂历史,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激烈争夺了43天。志愿军先后投入2个军级单位所属的步兵3个师另1个团,加上炮兵、高射炮兵和后勤等单位,共参战兵力4万余人,投入大口径火炮133门和30余门重迫击炮。

这场战役极为残酷,双方反复激烈争夺,阵地多次易手,打得惊天动地。志愿军守备部队发扬了无上的英勇精神,浴血奋战,撼山易,撼阵地难!他们承受了敌人190多万发炮弹的轰击,付出伤亡11000余人的代价,终于守住了阵地,挫败了敌人的疯狂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役中,志愿军发射各种炮弹45万余发,支援步兵粉碎敌之进攻,歼灭美韩联军25000余人,击毁敌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击毁击伤敌作战飞机上百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胜利。战后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一片焦土,残肢碎骨和大小弹片遍山盈野,两个高地都被炮火削低了2米多,战场情景之惨烈不愧被称为是“第二凡尔登”!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韩联军的作战意志,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也因此心灰意冷,于战后挂冠而去。此后,美韩军队知道再无力扩大战果,遂收起了北进妄想,转为巩固现有阵地,直至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