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上世纪40年代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一部在印度兰姆伽进行过整训,改称驻印军。在同盟国联合抗击日寇的大形势下,驻印军得到了良好的装备、训练和后勤待遇,由美军提供所有装备经费,由英军供给后勤物资,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比国内部队高出一大截,战斗力迅速提高,达到了近现代中国军队现代化军事素质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驻印军的全套美式装备和受到的训练有很多文章介绍过,这里且不多说。仅以伙食而论,驻印军的标准虽不如美英盟军,但其基本待遇已达到典型工业化国家水平,完全不是国内其他部队有一顿没一顿的原始程度可比的。

当时英军向驻印军供应了全部主副食品,除了英式饮食外,还带有印度当地的特色。以士兵来说,英方提供的伙食注重营养搭配,三餐管饱。主要分两种方式。一种是野战口粮。每名士兵每天发一个纸箱,里边有三盒份饭,早中晚各一份,每份装咸牛肉罐头1个、饼干1包、麦片1包、红茶1包、几块糖果、1 颗维生素和几张餐巾纸。有的份饭中还会带香烟1包和几根火柴。另一种则是大锅饭,米饭配炖牛肉加洋葱、咖哩,或是米饭配罐头肉加土豆、卷心菜等,每餐都有热汤和红茶供应,有时会加白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官的待遇就更好了。当时校级以上军官有特殊供应,即所谓“校官给养”,每顿有新鲜的牛奶、面包、肉类、鸡蛋、水果等食物,另加咖啡、红茶、糖果、香烟等服务,供应水准和盟军军官基本相同。校级以下军官和士兵一样吃份饭、大锅饭,但在副食品和饮料供给方面稍好一些。

当然,这种标准式伙食供应虽然远胜于果内那些经常食不果腹的友军,但人类的肠胃却有着顽强的规律,再好的东西一旦吃多了也会腻味。于是,很多官兵就会自己想办法改善生活了。好在美方提供给驻印军的薪水相当优厚,用印度卢比发放,在兰姆伽当地下馆子是绰绰有余。于是每到休息和放假的时候,驻印军官兵就会三五成群去集市上,凑份子吃饭馆,什么中国式、英国式、印度式的各种菜肴可劲儿造,还会要上印度当地的酒水佐餐,往往每人一个月的薪水可以吃上十次八次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内部队服役的士兵,经常被军官克扣军饷,薪金十分微薄,但他们还是要竭力省下钱来,寄给在家乡农村吃苦的亲人。可驻印军官兵普遍不管这套,有机会就大吃大喝。为什么会如此呢?答案也很简单,他们接受了更多的现代化教育和训练,军人使命感更强,小农思想更少,更有决心努力杀敌,誓死报国,已将生死置之于度外。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走上战场就可能浴血捐躯,吃点喝点算什么呢,吃一天就少一天,当然要使劲享受,吃饱了好去打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