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9日讯近年来,潍坊昌邑市通过供水服务专业化、供水管理专业化、问题解决常态化、运营管护数字化的“四化”模式推动农村供水标准化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双源双厂双网”的昌邑农村供水样板,真正达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专业化”提升“水服务”。建立健全“2211”服务模式,写好服务民生“水文章”。用好水利监督热线“7828116”和供水服务热线“5591116”两个热线,做到全天候服务“不打烊”;用好微信公众号、社区联动微信群两种渠道,全流程主动服务为群众供水问题解决提供“及时雨”;用好“互联网+水服务”一个服务机制,让群众线上办理用水报装、缴费、查询等相关业务“零跑腿”;用好“自来水水质检测报告公示制度”一个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切实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自这一服务模式建立以来,共解决群众问题50余件。

以“规范化”保障“水安全”。制定《昌邑市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维修专项基金管理实施细则》,从水费收入中计提10%作为工程维修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按照1:1进行配套,促进工程走上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近年来累计计提维修基金1500余万元,铺设各类PE管道72.5公里,新建水表井625座,安装水表2202块。依托明河水业建设昌邑市农村公共供水水质检测中心,实施“水厂自检+县级抽检”的检测模式,对末梢水、出厂水以及水源水定期检测,实现水质巡检全覆盖,实时掌握农村供水水质动态,保障水质安全。

以“常态化”解决“水问题”。结合农村供水水质专项提升行动,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常态化,组织各镇街区建立农村供水问题排查整改小组,定期对辖区内农村供水问题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实地查看、进村入户,摸清供水问题底数。对供水问题采取分级处理原则,对个别化的小问题,由属地镇村立即进行解决;对普遍性的问题,汇总至水利部门,通过相关工程措施进行解决,保持问题持续动态清零。今年以来,排查整改水量、水压及跑冒滴漏等末梢供水管网问题11处。

以“数字化”擦亮“水名片”。建立数字水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水厂设备管路进行数字化复原,接入生产业务、水质监测、物联感知等多维实时动态数据,全面模拟水厂运营管理现状。并建设装配式远传水表房,配置智能化水表、自动化控制器、在线监测设备、加压设备等,全过程监测“水源井→水处理设备→供水管网→用水户”运行状况,全面提升供水智能化“软件”保障能力。自智能化建设实施以来,将管网漏损率降到12%以下,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做到了“面的覆盖”,而且实现了“质的提升”。

闪电新闻记者 于刚 王亮家 潍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