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患者会讨论“磨玻璃结节或阴影”这个名词,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磨玻璃阴影表现各异,有时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肺磨玻璃阴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概念最早由Klein Gamsu于1989年提出。

基于对肺泡间隔及次级肺小叶病理生理的理解,是指肺泡间隔及次级肺小叶的渗出、水肿及增生导致的病理改变;高分辨CT影像上有弥漫性和局灶性两种表现。

20世纪90年代初,GGO被用来描述一些弥漫性肺部疾病比如过敏性肺泡炎症、肺水肿、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症合并机化性肺炎及部分肉芽肿性疾病,因为影像征象不具特异性,其作为炎性或增生性病理的影像学表现,GGO并不被临床关注。

后来直到研究和随访发现部分表现为GGO影像的病灶与早期肺腺癌有密切关系,GGO征象才重新被影像诊断医生重视和关注。

结合病灶的形态和密度,将磨玻璃密度病灶分为纯磨玻璃阴影、混合磨玻璃阴影、弥漫性磨玻璃阴影三大类,后者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型改变,多见于代谢性疾病,不在小病灶讨论范畴。

临床在归类并鉴别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注意患者年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家族史等。

2.确定病变的一般特征、内部特征及病灶周围影像特征。

3.观察病灶单发/多发、结节/非结节、纯磨玻璃密度/混合磨玻璃密度(含实性或者含腔隙灶)。

4.根据病变的基本特征、内部特征及外周征象,推断反映病变的病理基础和组织改变性状。

5.不同重建平面和薄层靶扫描可显示病变的细微特点。

6.动态观察病变随访的变化。由于GGO病灶往往进展缓慢,所以大家也别太紧张,专业名词会告诉您“注意随访”,通俗讲每个季度到半年之间检查一下就可以。

7.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朋友,有条件可以做基因检测看是否有突变等。

肺磨玻璃阴影指肺野内淡薄如云絮状略高密度阴影,有“磨砂玻璃样阴影”及“磨玻璃征象”等多种描述称谓。高分辨CT影像中,正常肺组织的CT值约为800~850Hu。

在病理情况下,如肺泡腔或腺泡内有液体潴留或出血、局灶性间质炎性浸润、肉芽组织形成或肿瘤浸润时,可致肺泡组织内气体含量减少,局部肺组织密度增加,在CT影像上表现为局部肺组织CT值增高。

也就是说,GGO是一种非特异性影像表现,炎症、出血、局灶性纤维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早期浸润性肺癌等各种原因造成肺泡含气量下降或肺泡未被完全填充均可显现的影像改变,在肺窗上呈局限性云雾状密度影,病灶内血管和支气管影仍依稀可辨,纵隔窗上病灶往往不能显示或仅能显示磨玻璃样病灶中的实性成分,纯磨玻璃阴影(pGGO)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均一半透明密度,而混合磨玻璃阴影(mGGO)呈现为磨玻璃样病灶伴有中央条状、片状、带状致密影。

磨玻璃阴影的分类:

根据分布范围,GGO可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两大类。

有时将局灶性、边界较清晰的磨玻璃病灶称为磨玻璃结节(GGN)。按照高分辨CT下病灶内部实性成分比例的特点,把磨玻璃病灶分为单纯磨玻璃结节(pGGO)、含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mGGO);病灶内的实性成分不包括病变内的血管、支气管,把结节内含大泡样结构归为特殊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局灶性纤维化病变。)

由于CT的普遍应用,GGO在肺部影像的检出率日益增加,低剂量胸部CT能有效发现有无病灶,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局灶性GGO(fGGO)的特征,因低管电流,使图像噪声增大,容易造成假象、征象失真或缺失,尤其对部分有基础肺疾病的人群,如:陈旧性肺结核、肺气肿、肺纤维化。

因此,对于低剂量CT筛查发现或可疑的GGO,应常规行高分辨CT扫描以明确显示病灶形态、密度特征。

MPR后处理技术、高分辨率算法靶重建结合标准算法MPR可以更直观;根据病灶的密度及基础肺条件,常规肺窗(1500,-500)及纵隔窗(340,40)结合多种中间窗位对病灶的形态特征显示有较大参考意义。

必要时,对肉眼不能察觉的细微密度差别作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及结节内密度CT值分布直方图,可较为敏感地反映随访中病灶的细微变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