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复杂地形上进行的一场有限规模边境战争。双方只用陆军参战,因此炮兵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火力支援作用,对战争胜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而在东西两线战场,解放军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所属炮兵力量对越军有着极大优势,为赢得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东线,高平方向越军步兵346师只有1个炮兵团(炮兵188团,辖2个炮兵营,有105/122榴弹炮16门、85加农炮8门)及几个独立炮兵营,而我军第一轮参战的就有师属以上炮兵12个团又2个营,加上团、营属火炮,对越军形成了10:1以上的炮火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谅山方向越军步兵第3师只有2个炮兵团和几个地方炮兵营,我军则先后参战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地面炮兵共31个营,编成了7个炮兵群,还有团、营属炮兵60个连,参战高射炮101门,对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

仅在谅山方向12公里的进攻正面上,我军就集中了26个炮兵营的380多门火炮,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30余门。再加上团、营属炮兵,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了60门。整个同登、谅山进攻战斗中,我军炮兵共发射炮弹139245发,其中师以上火炮发射76349发,压制越军炮兵阵地338个,消灭和摧毁了越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坚固工事和武器装备,有力支援了步兵、坦克的进攻突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线,整个越北第二军区只有3个炮兵团又6个地方炮兵营,用于保障重点方向需要和配合二线防御机动纵深作战。其中布置在云南河口县当面红河东、西两岸的有2个炮兵团另2个地方炮兵营,布置在云南金平县当面莱州地区的只有2个地方炮兵营。

再看我军,仅陆军第13军编成的炮兵群就有师属以上炮兵7个团又2个营,加上陆军第14军炮兵群的师属以上炮兵5个团又1个营,对当面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进攻柑塘地区的战斗中,第13军就集中了7个炮兵群的258门火炮,加上团、营属82毫米以上火炮共计564门,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一次25分钟炮火准备就发射炮弹6200余发。而当面越军只有1个炮兵团加2个高炮营,根本无法抵挡我军的强大炮火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军老牌主力步兵316A师企图东援老街、柑塘,被第13军39师步炮协同顽强阻击在代乃地区。39师炮兵在6昼夜战斗中共发射82毫米口径以上各种炮弹6485发,支援步兵歼敌935人,坚决粉碎了敌316A师东援的企图,保障了第13军主力突击柑塘作战的胜利。在莱州方向,陆军第11军炮兵群参战师属以上炮兵4个团,不算团、营属炮兵,也对当面越军的2个地方炮兵营及部分团、营炮兵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这次作战持续28天,从始至终我军炮兵都压着越军猛揍,赢得了炮兵对抗的完全胜利,打出了强大气势,打出了国威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