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

生死一线拯救人质、装甲车穿越炮火飞驰,拳拳到肉殊死搏斗……由刘伟强监制,李达超导演,黄景瑜、王一博、钟楚曦、欧豪等主演的动作电影《维和防暴队》,以4.38亿元票房领跑2024年五一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部很‘燃’的电影。”导演李达超近日接受《综艺报》专访,畅谈幕后创作故事。他透露,《维和防暴队》源自中国维和警察的真实故事。创作这部电影,是希望通过影片中这支英勇无畏的“维和小队”,“燃”起观众的青春,“燃”起对警察的尊敬,祈愿五洲无恙世界和平。

取材自真实维和行动

电影《维和防暴队》取材自真实维和行动,讲述应联合国请求,受国家派遣,余卫东(黄景瑜 饰)、杨震(王一博 饰)、丁慧(钟楚曦 饰)、周家轩(欧豪 饰)等中国维和警察肩负神圣使命,远赴非洲某国,深入战乱区执行维和任务。这些中国维和警察将直面恐怖袭击、武装暴动、黑帮横行等种种险境,解救并护送人质,维和行动刻不容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达超

李达超曾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他与监制刘伟强合作过《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十余部作品。谈及《维和防暴队》的创作初衷,李达超告诉《综艺报》,多年前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新闻,让他深受触动,“以维和行动为切入点,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是极好的电影创作题材。”

筹备前期,李达超走访了多位中国维和警察及他们的家人。他将许多真实案例融入剧本创作,通过讲述“维和小队”在任务区护送人质的故事,塑造生动鲜活的中国维和警察群像。“队长、狙击手、联络官……小队成员分工明确,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采访中,李达超特别强调“维和小队”作为整体的重要性,“影片突出的是中国维和防暴队的团队精神,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达超总结:“从心出发、平凡英雄、传承故事,是影片的内核。”他特别提到了影片设置的两组人物关系——队长余卫东与队员杨震,以及杨震与牺牲的缉毒警父亲。两组人物相互对照,既呈现了战友情、父子情,又彰显了警察精神的代代相传。

场面震撼“从头炸到尾”

《维和防暴队》筹备与拍摄历时3年多,为了真实呈现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在任务区的经历,剧组参考了大量纪实资料。片中场景按照维和任务区实际情况1∶1全景搭建,其中最具规模的马纳夫广场(注:影片虚构),由剧组耗时200余天搭建而成。剧组还精心构建了经历战乱的城镇、脏乱的贫民窟,以及海边高脚屋等特色场景,从建筑风格、植被、人文等方面入手,力求还原当地的生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节处理上,影片力求完美。维和小队驾驶的装甲车均为真实规格,演员的头盔、防弹衣、警务腰带及枪弹等装备,按照1∶1精确还原。重火力枪战、追车爆炸、近身搏斗等高燃场面,均为实拍完成。尤其是多段大型爆破戏,从装甲车到房屋、水上,场面震撼,可谓“从头炸到尾”。李达超介绍,为了保证爆破戏份的安全性和观赏性,重头戏需提前至少一个星期精心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结尾处那场飓风下营救人质的重场戏,李达超直言是拍摄中的最大挑战。这场戏在海边高脚屋拍摄,“拍摄必须在涨潮时进行,每次拍摄仅有2小时的时间窗口,因此必须争分夺秒,与大自然‘抢’镜头。”

李达超强调,所有动作戏都是为剧情服务的,旨在表达影片主题和人物性格。他在执导《维和防暴队》时,采用了半纪录式摄影风格,设计了人物的主观视角,力图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国维和警察的艰辛与付出。

群像塑造青春热血

影片塑造了青春热血的维和小队群像——认真寡言的队长余卫东、年轻气盛的狙击手杨震、搭起沟通桥梁的联络官丁慧、稳定军心的周家轩等角色让人印象深刻。谈及选角,李达超表示,“为了符合警察形象,演员要有阳刚、硬朗的气质。”由于片中有大量高难度的动作戏和爆破戏,演员进组前经过了专业训练。拍摄时,剧组还特意邀请服役16年、曾2次参与维和行动的警官现场全程指导,力求让演员从身形身姿到战术动作都呈现维和警察的精神风貌与英勇风采。

对于黄景瑜而言,饰演队长余卫东是一次难忘的体验。他回忆,在拍摄维和小队遭暴徒袭击的戏份时,汽油弹、石头、钢管接连袭来,即使周身涂满防火胶、身穿防弹衣,仍感到炽热难耐。片中还有一段余卫东雨夜单挑匪徒的镜头,身为“巴西柔术棕带”的黄景瑜与导演李达超沟通后,亲自参与动作设计,巧妙融入柔术技巧。最终呈现效果出色,一系列抱摔、翻滚动作流畅自如,尽显维和警察英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片中狙击手杨震的一些主观镜头,是由饰演者王一博佩戴与枪械一体的自助摄影装置,完成了从追逐到射击的第一视角拍摄。拍摄时,他不仅要负重走位,还需与运镜时机精准配合。在摄影师的指导下,王一博经过反复练习与磨合,呈现出扣人心弦的画面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维和小队联络官,钟楚曦饰演的丁慧凭借流利法语,成功搭建了小队与当地人的沟通桥梁,为影片增添一道柔美的风景线。为了塑造角色,钟楚曦从零开始学法语,在片场和住所勤奋练习。经过不懈努力,她的法语水平显著提升,即使面对台词临时调整,也能迅速掌握,确保拍摄进度不受影响。此外,黄景瑜在片中也有大量英文对白。两人在克服语言障碍方面的表现令李达超刮目相看,他赞叹:“演员不仅要流利使用外语,还需展现细腻演技,这确实是一大挑战,但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图片:影片官微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