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华州区柳枝镇的元君庙一泉护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期重要的遗址,是195件禁止出国(境)展出的文物之一的陶鹰鼎出土地。让我们一起走进元君庙——泉护村遗址,穿越时空感受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无穷魅力。

“泉护村”位于华州区柳枝镇,南依少华山,遗址点位于连共线经陇海铁路北约300米处。面积大约一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以泉护村为中心的连霍高速公路沿线,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0.7公里的范围内。因村内二级台地下有温泉水涌出,元君庙遗址就建在泉眼一侧,元君庙护佑当地风调雨顺,故名“泉护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学者 雷建军:“元君庙——泉护村遗址实际上分为两大部分。以泉护村为中心这个大面积的范围内,它主要是当时先民的生活区域。元君庙遗址在泉护村遗址相距一公里的正东方,当时是一个先民仰韶时期的墓地,墓地的时间跨度大概距今7,200年到6,000年之间。”

民间学者 雷建军:“这个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是因为1958年为配合三门峡库区的蓄水工程,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泉护村区域的村庄进行了文物的勘探,最终在泉护村和元君庙大约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集中分布、多种文化重叠,面积很广泛的文化堆积层。”

雷建军告诉记者,元君庙——泉护村遗址,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掘出具有科考价值的文物8,500余件,10余件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现存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陶鹰鼎就发掘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学者 雷建军:“泉护村遗址共做了三次抢救性发掘,第一次是1958年的秋天到1959年秋天,第二次发掘是1996年到1997年,第三次抢救性发掘是2012年。泉护村遗址发掘的重要文物不计其数。发掘了最早的陶器彩绘图案,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水稻实物,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猫骨化石。”

据了解,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骨器等珍贵文物。这些出土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高度文明。元君庙——泉护村遗址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华州区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 孙杨杰 刘坤 麻晓乐)

内容来源丨华州区融媒体中心

整理编辑丨看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