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各种年册、大版册已经完蛋了,最近刚刚发行的中国船舶第二组小版竟然打折,要知道该小版仅90万发行量,且为单版式,自从2019年发行量大幅度下降后,类似的小版还没有打折过;预订价159元的年册已经降至90元;大版册预订价1214元,目前已经降至750元,这是邮总最后的遮羞布。集邮基本上已经没有啥搞头了,可以说集邮已死。2025年新邮预定相信至少一半人会弃订,这其中包括部分大小版预订户,能坚持下来的绝对是铁杆粉丝。

为何发行量降至600多万依旧打折?要知道2006年最低发行量680万,使得这年邮票至少火爆了十几年,直到现在依旧是编年票的佼佼者,为何现在的600多万就不管用了。十八年前集邮人口至少是现在的十倍,当年600万集邮者,发行量680万,那可是不多,自然能上涨;如今70万集邮者,还是600多万,不死也得变残废。

虽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人民收入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中国人整体上还是比较穷的,收藏这种可有可无的爱好并不是大部分人有实力去追求的。八九十年代之所以出现集邮热主要是因为集邮能挣钱,预定到了就是赚到了,这才使得出现1700多万的集邮者。相反现在集邮就亏钱,能剩下70万就算不错了,持续下去随着自然减员,集邮人口只能越来越少,预计十年后能有30万就烧高香了。这样严峻的现实下,邮总不想办法,恐怕集邮真得在中国灭亡,新邮也没有发行的必要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破旧立新,大刀阔斧的改革新邮销售预订等政策,甚至包括选题和设计也得改变。

大部分集邮者参与的动机是为了挣钱,集邮公司发行邮票的目的也是为了挣钱,大家都想挣钱,问题就来了,谁赔钱?挣谁的钱?集邮者挣不到钱自然少订或不订新邮,邮票发行量如果太少,还不够发行费用,集邮公司恐怕也就不发了。现在的关键是需要一方舍弃赚钱的信念,指望着集邮者改变那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是邮总的改变了。邮政舍得那些利润吗?

1984年实行的邮票预定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环境,网上打折票横行,还让大家面值预订,谁预定谁是傻子。取消预订制度刻不容缓。题材的改变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是很难做到的,连金庸小说都入不了中国邮政的法眼,更何况于其他的大IP了。邮票要想上涨,就得突出稀缺性。套票发行量降至100万,拿出其中70万套预订,可以采用摇号或是先到先得的方式,订满为止。每人可以最多预订四套邮票,刚好凑够一个四方连。同时取消大版预订,只要能凑够一个大版的量就提供完整大版,不再破版下发。这就是说,只要你有三个账号,并且都预订满,就有12套票,对于大部分邮票都可以直接领取一套完整大版了。剩下的30万套可以拿出10万零售,适当的库存,少量制作产品册,首日封等,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小版预订取消,改小版为短腿,同时减少品种,每年不超过5个品种,发行量降至10万以下,可以采用摇号或网厅零售的方式销售。其实现在的小版早已经不是什么热门品种,直接取消发行也是不错的选择。1980年的中美小版发行量可是才2万版,要不也不会有现在的高价。

若是邮总能够大刀阔斧的改革,还利于民,相信还是有不少人会入坑的,原来出坑的老集邮者也有可能回归。希望2025年能有所行动,否则只能是死水一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邮海浮云_新浪博客

免 责声明: 本文章源于互联网公开信息,不代表本平台最终观点

注:以上为中国邮政集邮网厅入口, 本号仅提供资讯及直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