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翁城

深夜。大家刚在水塘边吃完饭喝完酒。回兰舍的路上,颜长江说:演钦,我在等着看你的日记。

天呐!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但是,日记必须得写,500多天了,天天如此,念兹在兹,从不停歇,是负累,也是幸福。人们都说,杜甫多病,是因为经常要半夜辗转迁徙到某个地方,所谓“中宵”而行,真不容易。今天,我们也是在中宵里干点事情。

下午五点多出发,来接颜长江先生,一路有点小塞,到了目的地,他不能如约下来,但因为情况特殊,他必须得尽快到。做了一个周全的照顾。我和陈德道说:记得等我们来才吃饭。到达翁城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陈德道见到我们,高兴地说:比预想的早到13分钟。于是坐下,倒酒,吃菜,碰杯。一直延续到11点,方自散去。各种话题不断生发。诸多细节,因酒精的作用,已然记不起,但浓浓的情意,是无法释怀的,一些片段,总是烙在心头。隐约记得长江说,陈德道和他第一次见面时,是在六渡精舍,长江说,当时陈德道“用一种审判犯人的眼光”在看着他。陈德道笑了,说,我是有十多年刑侦经验的老警察,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任何人,完全是出于我的职业本性。颜长江说,其实他也是可以轻松化解的……

在来翁城的汽车上,在一个特别狭小、密闭的空间里,人反而有一种特别想交流的冲动。话题集中而流畅,因没有其他外物干扰。我说,刘国玉先生一定会非常欣赏颜老师的作品。他说不一定,因为这次展出的作品非常有限,不到20幅,关于山水的更是不多。我说,不看具体的山水,我们看的是照片里呈现的艺术特质,这种沉郁的、勃发的、低调内敛的气质,正是杜甫晚年诗歌里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刘国玉先生一定可以接收得到。

突然,我们也聊起了邓勃。我说我喜欢邓勃,他一进入工作时刻,就特别有工作状态。当然,我们也分析了他的一些优缺点,比如说,他对情绪的认知和把握,他完全是“情胜于辞”。而我更注重当代艺术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对某些个体现象,有没有能力把它们提升为普遍现象并由此生发的对其基本立场和普遍价值进行追问的能力。

晚上的翁城镇政府广场,热闹非凡。一个特殊的节庆,正在进行。

晚饭时,杨建也在。我问他:为何那天,和“团长”那么晚还在喝酒?一时冁然。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