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征拆项目如何防范“抢栽抢种”诈骗?(引题)

北京法官赴廊坊跨域送法进企业(主题)

北京日报讯(记者 张蕾 通讯员 吕行菲)“今天这堂法治课真令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下一步落实征拆领域工作改进措施提供了思路!”日前,北京高院携手延庆法院奔赴河北廊坊,在一场跨域送法进企业活动中开出“治病良方”,让廊坊某开发建设企业的干部职工当场茅塞顿开。

这场北京法院与廊坊企业的“双向奔赴”,缘起于此前的一份司法建议。2023年,北京高院在审理多起“抢栽抢种”类诈骗犯罪案件时发现,此类案件多与京津冀地区近年来开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工程相关,折射出涉及社会治理及行业管理的普遍性、规律性、同源性问题。为挖掘引发征拆领域刑事犯罪的深层原因,负责审理此类案件的市高院刑二庭、一中院刑二庭和延庆法院刑事审判庭联合开展了调研工作。

调研发现,过去几年间,随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在土地征收、征用环节集中出现了一批骗取项目开发建设企业征拆补偿款的违法犯罪案件。不法分子在巨额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抢在征地评估前租赁他人土地,短时间、大面积、超密度抢栽抢种高经济价值树种以冒充原生树种,骗取地上物补偿款。此类诈骗行为多具有犯罪人数众多,犯罪金额巨大,犯罪手段、方式多样,拆迁评估过程及补偿款发放流程存在疏漏,村干部参与其中助长犯罪行为等共性问题。

依据调研结果,北京法院分别向被害企业、相关镇政府及评估公司发送司法建议。廊坊这家企业的总公司就收到了北京高院关于征拆领域风险提示的司法建议。企业高度重视,迅速制定了工作优化措施,并发出邀请:“我们直属分公司在河北、天津等地开发了多个建设工程项目,希望法官能到廊坊讲一次法治课。”于是便有了这场“春日之约”。

活动中,延庆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董晓军和北京高院刑二庭法官王宁分别以征拆领域的刑事犯罪风险与防范、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为主题,为企业党委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所属单位党委班子成员共计120余人讲授法治课,并对企业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为什么抢栽树木的位置如此精准?”“为什么犯罪行为人能绕过层层监管?”“为什么总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授课现场,干部职工的一句句“为什么”,让法官们感受到了人民法院参与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企业要想最大限度规避征拆领域法律风险,一方面要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和重要信息的管理,严格控制涉密信息的知情人员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征拆过程的监管与实质审查,对征地补偿款发放审批各环节进行多人、多次、交叉审查核对,确保拆迁补偿款发放合法合规。同时,还应加强警示教育,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进行以案释法,切实取得震慑效果。”授课中,法官为企业开出了“治病良方”。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