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开国少将丁盛,就不能不提54军。

从历史根源上追溯,54军成立是比较晚的,只是这支部队下辖的各师都是出名的老部队。

1952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44军、45军合并为一个军,开赴朝鲜战场。

据网上文章有说法称,两军在合并之初,一度为是用哪个番号争执不休,两个军都想保留番号,后来闹到中央后,周总理出主意,将两军番号各取一个数字,合成54军。

不少的文章信誓旦旦,称这个流传属实,甚至还有说法称,当年为了番号这事儿,丁盛将军曾跑到北京征询中央意见。

可考证各方记载,却很明显的发现问题。无论是史料记载亦或是后来在丁盛将军的回忆录中,都没有提到这个故事,当年两军合并,丁盛人在南昌学习,接到任命后,直接从南昌到广州的54军军部报到。

所以很大程度上,这个故事只是杜撰的。

对于一支军队番号,中央军委有直接拍板决定的权力,不需要因为哪一支部队要保留番号而头痛。

不过,丁盛出任54军首任军长,是中央各方面考虑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4军入朝作战誓师大会

54军成立之初,其实下辖各部队大多都是原来45军的(丁盛是45军军长),当年44军、45军合并时,两军建制已经多有不全,其中44军军部直接被划归到海军,所属的130师被调到了青岛海军基地,132师被划归43军,所以当时44军下辖仅剩下一个师132师,而当时45军下辖的133师也划归46军下辖。

因此54军最初下辖各师,就包括了原44军132师、45军的134师、135师(其中134师少一个团,130师原来一个团划归54军)三个师。

54军成立以后,直接被拉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1958年5月被批准分批回国。

1958年7月,54军回国后,移防重庆,隶属于成都军区。

之后丁盛率领54军参与西藏平叛、中印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1964年6月,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到成都视察,在见到54军军长丁盛时向他透露:

“中央决定让你到新疆军区工作,出任生产兵团副司令员。”

丁盛听到中央这个安排后,第一个反应是不想去,在他看来,生产兵团主要任务是生产,自己过去一贯是在战场上带兵打仗的,本身又不懂得生产,所以他只能严词拒绝。

事情后来甚至惊动了中央,总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出面劝说都不成,最后惊动了贺老总。

贺老总只说了一句话,就劝服了丁盛接受中央安排:

“丁盛同志,你的意见我知道了。不过你去新疆不是搞生产的,你的任务是组织十个武装师。我给你派榴弹炮团,给你派坦克来。你要把这个部队组织起来,一边生产,一边搞军事训练。同时兼任新疆军区副司令,还是军队的。你不是专门到兵团去搞什么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丁盛

丁盛恍然大悟,这才同意到新疆军区工作。不久之后又出任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然而到了新疆军区以后,丁盛在工作上虽然也很努力,但仍然不能适应工作。

更为关键的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丁盛在新疆的工作也受到了很多影响。

1967年初,丁盛回到北京,住在京西宾馆,而当时住在他隔壁的是时任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党委常委的邱国光。

因为丁盛也是四野的老将,所以两人经常串门,一次,黄永胜的夫人项辉芳来探望邱国光,恰巧丁盛也在那里,邱国光当时提出要探望黄永胜等在北京的原广州军区领导,丁盛就坐在一边,当即表示也要去,并得到了同意。

丁盛要见黄永胜也属理所应当,两人在过去战争年代就是上下级关系,关系一直就不错。

1940年,丁盛被选为七大代表,到延安出席七大会议,然而因为会议延期,就留在了延安。

作为一员战将,丁盛坐卧难安,一直到1944年初,他去拜访在延安的老首长聂荣臻,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我想去作战部队。”

聂荣臻很高兴,立即拍板决定:

“好,就让你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抗战时期的聂荣臻

1944年,丁盛出任陕甘宁联防军教导第二旅一团任政委,而当时第二旅的旅长就是黄永胜。

这也是两人首次成为上下级关系。

尽管抗战之初,丁盛与黄永胜都在晋察冀军区,但两人一个在四纵担任组织科长,一个在第三军分区任司令员,可彼此之间并没有交往。

等到抗战结束以后,丁盛又随黄永胜马不停蹄的开赴东北,后来在冀热辽军区同文年生的部队合并,组成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辽纵队,黄永胜任司令员,丁盛任下属的27旅旅长。

1947年4月,冀热辽军区8万余部队划归东北民主联军下辖,黄永胜、丁盛又在林彪的指挥下打仗。

这也是几人之间的渊源所在。

在丁盛晚年的回忆录中,也都在多处毫不掩饰的佩服林彪、黄永胜的作战指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沿着铁路线大举进攻东北,黄永胜率领的热辽纵队势单力孤,屡遭败绩,后来一直撤到了林西地区,当时冀热辽军区领导机关就设在林西。

丁盛记得很清楚,那时他与黄永胜分开了一段时间,被调往热东在黄火青的指挥下工作。

一直到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组建后,丁盛才重新回到黄永胜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黄永胜

彼此相交多年,黄永胜对丁盛这位老部下的脾气那是相当了解,也知道他是一员战将。

1967年春节,黄永胜带着丁盛到了林彪家里。

丁盛利用这个机会,向老首长说明自己的情况:

“林总我个要求,自己在新疆实在待不下去,造反派弄得无法工作。自己对新疆的工作不适应,也不会搞生产;而且那里的部队也没什么,有一个独立师和一个独立团,自己在那没什么事干。”

黄永胜这时也在一旁帮着说话:

“他还是到野战部队工作比较好。”

不过,林彪那时并没有明显的表态。

到1967年中,丁盛接到调令,出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68年3月,原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出任总参谋长,他推荐了丁盛接替他的职务,因此丁盛后来出任了广州军区司令员。

丁盛也成为在开国少将中最早出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将军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林彪

到1973年,毛主席下令八大军区对调,丁盛这才被调到南京军区,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尽管在广州待的时间并不长,但丁盛对那里无疑有着很深的感情。

1971年8月,毛主席到广州,接见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政委刘兴元,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丁盛、刘兴元,你俩和黄永胜的关系这么好,来往这么多。黄永胜倒了你们怎么得了?”

可见从那时起,毛主席就注意到了林彪的情况,并叮嘱丁盛。早在1967年5月,毛主席批示广州军区以及湖南省军区反映“支左”情况的报告时就有这样一句话:

“凡犯了错误的必须改正。如不改正,越陷越深,到头来还得改正,威信损失就太大了。及早改正,威信只会比以前更高。”

不过也很奇怪,最终影响了丁盛的并不是同林彪、黄永胜的关系,而是因为“四人帮”。

1977年3月,丁盛被点名批评,因为涉及“两案”,随后被免去职务,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结论说明他的问题所在,一直到1982年,组织上蔡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免于起诉,退出现役,交地方安置,并按照团级待遇,每月发150元生活费。

至于交地方安置,一开始也是争论不休,沪宁线是不能去的,北京、广州也是不可以的。

丁盛在彷徨中等了两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