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智慧不够的时候,就一定会有烦恼,烦恼必须用金刚般若智慧来斩断,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有慈悲就没有冤家。

有智慧之后,一切都能看破放下,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烦恼,此时烦恼即菩提,烦恼也是自性的妙用显现。

《周易·系辞》里说:“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这里说的不忧,就是不忧愁,不烦恼。所以只要做到了,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那么就不会有烦恼了。

这里的旁,其实是傍。所以这是说,傍行天地大道,而不随波逐流的意思

也就是依道而行,率性而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时候是得大自在,大逍遥的时候,是不会有烦恼的。

物莫能伤,无敌于物,这又怎么会有烦恼呢?此时就是一般若而生千万种智慧,扫荡一切烦恼忧愁。

因为能做到不流转,不被境转,所以在在处处都能做主,有主见、有正见、有智慧,那么就能旁行而不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什么是“乐天知命”呢?《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天不是指天空,而是指大道,也就是乾天,如果能够体会到乾的良知,能够顺应天性,这个就是乐天。

天,就是大道,就是不生不灭的本体;命,就是有生有灭的道之妙用。

不生不灭之体,与有生有灭之用,合在一起就是性,所以才说“天命之谓性”,此是无生而无不生。

无生,即为大道之体,不生不灭,故为天;无不生,则为大道之用,能生万物,生生灭灭,故为命。

那么乐天知命,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先明白天道,自然就知道了命。

所以要修身悟道才能知命,这就是孟子说的:“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不要认为你的命是注定的,在《了凡四训》里,云谷禅师就告诉了了凡,命是可以改的,就是要修身养性。

所以《菜根谭》里说:“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养性,就是存心养性,也就是修心,然后明心见性,自然就立命了,就是乐天知命了。

所以不需要言命,不需要想着我必须要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认为这样才是养生养命。

这就背道而驰了,这是为了生命而去追逐物欲了,心不停的在妄动,这样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生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过来,我们切实的用功修身养性,这才是真正的立命,所以才说“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这个非常重要。

同时呢,不要认为大道就是那些天道规律,也不要在外面去找个天道。

天人合一,其实你只要在自己身上用功,自然能见道,所以才说“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也就是告诉我们,心即道,心即性。王阳明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所以只要自己明悟了本心,自然就能见性悟道,要深刻的明白“尽人自可以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