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我军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军展开大规模会战——锦州战役。

10月,解放军攻占锦州,并俘获了锦州城内的大批将领,其中包括国军的一员大将——时任东北剿共副总司令,最高职务为东北军总司令的张作相。

东北总指挥林总得知这个消息,立马下令释放张作相,不久后甚至亲自登门道歉。

张作相是何许人也?为何林总对他如此尊敬?他又拥有怎样的传奇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相

落草为寇,投奔张作霖

张作相,字辅忱,绿林出身,祖籍河北省衡水市,1881年生于奉天锦州义县的杂木林子村。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但父母思想比较开明,咬牙坚持将张作相送到私塾读书。

私塾的老师给张作相取了这个名字,寄予他将来能够为官做宰,封侯拜相的期望。

他的母亲更是一个精明贤惠的女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经常教导张作相以孔孟之道,言传身教,对张作相一生的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实际上张作相只在私塾读了三年的书,因为家庭过于贫困,他只能离开私塾帮助父亲在家里干活儿,先后做过泥瓦匠和各种短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1年,与张家结怨的仇家为了报复,趁张作相族兄孤身一人回家时将其杀害。

时年20岁的张作相因世道不平,为给族兄报仇,拉帮杀了仇人。

张作相因此被官府通缉,无奈之下只得落草为寇,同十余人建立了“绿林武装”。

当时的社会秩序混乱,战乱频繁,各方豪杰被迫委身绿林,以土匪自居。

张作相听说新民府八角台村有一伙“保险队”,由张作霖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

当时张作霖在江湖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位,为人豪爽仗义,颇负盛名。

于是张作相率20余人慕名投奔张作霖,又因名字与张作霖十分相似,得到了他的重用,并于1907年义结金兰为结拜兄弟。

当时参加结拜的还有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 张景惠、冯德麟等人,这些人日后成为了奉系军阀的最初班底,与张作相一同构成了奉系军阀的中流砥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2年,张作相加入“保险队”没过多久,张作霖即被清政府收编招安。

张作霖的官职越来越高,其中离不开张作相的辅佐与支持,于是张作相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张作相在张作霖手下一直鞍前马后,对其言听计从,随其征战南北。

辅佐张作霖,稳定奉系内部

1908年,张作相随张作霖到洮南剿匪。

对待这群穷凶极恶、善用骑兵的匪帮,剿匪部队一开始感到十分吃力。

张作相根据匪帮的作战特点,制定了马、步二兵配合作战前进的战术,大大削弱了匪帮骑兵的作战优势。张作霖的部队因此一改逆势,经过一年的作战,逐匪帮于大兴安岭以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相在此次剿匪行动中,提出了关键性的战术建议,张作霖因此对他更为敬重和信赖。

自此,张作相成为了张作霖最为亲近、重用的兄弟。

1918年往后十年间,张作相率部五次入关,积极参与张作霖发动的军阀混战,与直系、皖系等军阀开展了多次作战。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湖北省宣布“倒戈反奉”,由滦州逼进,直指张作霖所在的奉天。

这是张作霖征战途中所遇最大打击,他一度“濒于绝境,以至于不得不做好逃跑的准备”,因此他对郭松龄恨之入骨。

经历一个月的艰苦奋斗,最终在日军的协助下大败郭松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松龄

12月29日晚,张作霖在张氏帅府内,召开讨论如何善后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

大部分将领一致认为:“需将郭派分子一网打尽”、“根除首要分子”,老派将领更是想趁此机会将新派一网打尽。

唯张作相力排众议,主张:“郭松龄既已伏法,其他人员者是我们桑梓子弟,多年袍泽,应该让他们戴罪立功,一律免究,以安郭军部下之心。”

事实证明张作相的意见是正确的。时值军阀混战,首要任务应该是稳定军心,保存实力,加强团结壮大队伍,而非内部派系排除异己,再起争端。

然而赞成张作相意见的人很少,大部分人仍然反对,坚决要求杀鸡儆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张作相竭力辩论两个多小时,会场的氛围依旧紧张,一度剑拔弩张,张作霖也态度暧昧,一言不发。

张作相早已在安抚被俘官兵时承诺:“我们都是多年袍泽,在这次战乱中兵戎相见是东北的不幸,死去的袍泽已无法挽救,活着的官兵由我负责保护大家的安全。我要向老将替你们请求宽恕,有我一息尚存,就不致再有什么事发生。”

眼看形势不妙,张作相竟采取了哭谏。

他失声痛哭,声泪俱下地说道:“如果非杀他们不可,那就先把我张作相杀了吧,我可不愿看见不幸的惨剧再次发生。”

张作霖见状只得默许张作相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相此举,实则是为了张作霖雄霸中原的事业着想。

郭松龄事件中保留下来的骨干,后来在东北军中都成为了中高级将领,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奉系内部避免了再一次手足之间的自相残杀。

张作相的深谋远虑与宽于待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张作霖在处理事情方面的不足。

张作霖在前方逐鹿中原,浴血沙场,也不免担忧起自己的大后方——东北三省。

张作霖派往东北三省的主官,皆是自己最亲信的人。

于是从1924年起,张作相一直担任东三省保安副司令兼吉林省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吉林督政期间,张作相采取一系列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吉林的发展。

他清剿胡匪,整顿吏治,从不卖官鬻爵,同时调整财政税收,使财政扭亏为盈。

他还主持修建了吉林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条柏油公路和吉海铁路,大大提高了民生水平。

1927年8月,张作霖与侵华日军协约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满蒙新五路协约》 。

当日方找到张作相要求签订条约时,张作相坚决抵制,拒绝签订。

张作相采取“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的方法拒绝与日方签约,并且致电张作霖提出反对意见,主张“把铁路建设权给予外人 ,将留下大患”。

张作相因此成为了日本军部的眼中钉,遭日本军记恨。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张作相深明大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相虽然没有组织军民抗击日本军,但在面临民族危亡的年代,他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日本人始终不妥协,致力维护国家利益。

1929年,张作相在吉林创办了东北境内继东北大学后的第二所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并亲任校长,开吉林高等教育之先河。

张作相在吉林还做了一件事——禁烟。

张作相不仅要求禁抽大烟,还力求根绝鸦片之害。

他制定了严格的禁烟政策:严查鸦片种植、运输、收集、食用,在交通要冲之地设查验所防堵毒品流入吉林省,对违规种植鸦片者严惩不贷。

这些措施使吉林省在鸦片盛行的年代免受鸦片之害。

张作相常对同僚说:“我张作相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开烟,挣那份钱就会亡国灭种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相剧照

在那个时代,不吸食鸦片,并公开禁烟的军阀非常之少,张作相能做到这个程度实属难得。

张作相在吉林督政七年,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止,七年间实行了各种利民惠生的政策,为吉林省的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吉林省的人民,尊称张作相为“福帅”。

张作相辅佐张作霖期间,为张作霖的霸业打下了半壁江山,也为奉系内部的稳定和谐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