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时,云南省军区边防13团配属给陆军第13军,负责夺取边境当面越军的设防要点新官。

新官位于越南黄连山省坝洒县城西北5.5公里处的一条狭长谷地里,是越南重要经济资源地柑塘磷矿的一个附属厂矿区。其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外发河,与温角诺村隔河相望,有公路通向纵深后方,是越军边境防线的一个重要据点。防守新官的敌人为305地质大队武装工人一部、公安一个排和武装民军等共140余人。这股敌人虽然不是正规军,但很多是在越南战争后退伍的老兵,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且熟悉边境地形,并不好对付。守敌在新官周围的119、180、178等高地上构筑了一般野战工事,在工厂区、居民区也布设了明暗火力点,并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弹药、汽油及其他军用物资。

云南省军区边防13团是战前才组建的新团,官兵大多来自长期驻守边疆的老部队,对中越边境边防情况较为了解。但基层干部均未打过仗,部队平时训练也较为薄弱。对于初战攻打新官,云南省蒙自军分区授命边防13团1营(欠2连)执行任务,配属军分区独立营1、4连和3个民兵连(1个步兵连、2个炮兵连)。

针对新官地形和越军的布防,蒙自军分区派出一名副参谋长,与边防13团副团长和政治处主任组成指挥组,统一指挥战斗。决心偷渡红河,迂回敌后,东西夹击,全歼守敌。据此确定了战斗部署:

将新官地区若干高地统一编为1-13号;1营1连从新官北侧偷渡红河,占领3号(178高地)、4号(180高地)高地,同时1连1排向新官西侧迂回,占领193高地,切断新官之敌退路;1营3连在新官正面偷渡红河,占领1号(119高地)、2号(大松山)高地,然后向新官发起攻击;独立营1连带60炮班,随1营1连偷渡红河,分别占领新官以北的5号、6号、7号高地,以西的417高地,阻击周围向新官增援之敌,保障主攻连的侧翼安全;独立营4连和1个民兵连为营预备队,在主力之后渡河待命;民兵82迫击炮连和92步兵炮连在中国一侧河岸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左邻陆军第13军38师1个榴弹炮营加1个85加农炮连火力配合边防13团的战斗。

1979年2月17日凌晨1时30分起,利用夜暗和浓雾掩护,边防13团1营及军分区独立营一部偷渡红河,迅速占领新官周围各要点,对守敌形成了分割包围,越军则毫无察觉。7时35分,在上级炮兵的火力支援下,过河各分队向新官之敌发起突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营1连2排、3排迅速切断新官通向保果的公路,歼灭沿公路逃跑越军一部,然后向新官进行突击。同时,1连3排从193高地向有70多栋房屋的新官工人宿舍区发起攻击。防守越军配置了轻重机枪和60炮,火力比较猛烈。外发河南岸的温角诺村守敌也以火力支援新官越军,对攻击部队威胁较大。1连数次进行冲击,都被压制,连长和跃文也中弹负伤,后壮烈牺牲。因战斗队形拥挤,2、3排伤亡较大,退回到4号高地重新调整部署。

3连在连长张宏伟、指导员李申指挥下,从新官正面发起攻击。1排是尖刀排,由排长马海优哈率领,沿右翼2号高地向前推进。在新官北侧有四排平房建筑,已经被越军设置了数量较多的明暗火力点。当1排冲到距离平房约20多米的开阔地时,遭到越军火力点猛烈射击,当即伤亡数人,前进受阻,排长马海优哈也中弹牺牲。2排由排长龙布茨里率领,沿左翼1号高地向前推进。在进至高地西侧时,遭到外发河对岸温角诺村守敌的火力侧射,同样前进受阻。3连副连长向玉组织先头分队数次冲击都未奏效,伤亡较大。连长张宏伟见状立即将指挥所前移到距离敌阵地150米的位置,亲自组织尖刀排战斗。

9时许,保果、坂绕方向越军连续发动两次班级规模的反冲击,欲为新官之敌解围,都被独立营1连击退。

为支援1营1、3连的攻击,指挥组调高射机枪3挺和民兵连的2门92步兵炮(好古董的武器)过河迅速进抵战场,营长罗意利和教导员杨学智也赶到前沿指挥。教导员杨学智下到1连,与该连指导员何佑仁一起对全连进行了战斗动员,并重新组织部署。10时30分,炮兵进行火力急袭射击压制越军,1、3连再次发起进攻。

越军在新官一带的明暗火力点分布隐蔽,加上地处洼地,草木丛生,射击死角多,炮火压制效果不显著。1、3连被阻击在新官东西两侧,几次进攻都被击退。其中1连伤亡较大,1排长李自忠负伤,2排长李安国牺牲。副连长谭春强手端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先后毙敌6人,伤敌2人。副指导员罗孝昌在战斗中左肩负伤,仍击毙了一个顽抗的敌人,缴获自动步枪1支。在继续带队冲锋时,罗孝昌中弹牺牲。

眼见战况胶着,营长罗意利赶到3连,和连长张宏伟、指导员李申一起研究了敌情,决定组织11人爆破组,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多路爆破,强行打开突破口。在战士们踊跃报名下,11人爆破组很快满员,并编成3个小组,由3连2排4班副班长李成文担任爆破组长兼第二小组组长。

在连火力掩护下,各爆破小组多路交替跃进,直扑不同方向喷吐着火舌的越军火力点。李成文带领第二小组爆破手杨春树、曹永文迅速向前运动,借着高低不平的土坡、草丛掩护勇猛接敌。冲击途中,李成文的左腿中弹负伤。他顾不上包扎伤口,忍痛继续向前滚进。终于,李成文接近到第二排房子前的射击死角,这里有两个相通的被茅草和干柴伪装的敌暗堡。李成文冷静观察着,等到离自己较近的一个敌暗堡机枪停止射击进行换弹的一瞬间,迅速扑上去,拉燃爆破筒就从射击孔中塞了进去,尔后转身借着墙身趴下。随着一声巨响,敌暗堡被炸上了天。李成文再接再厉,绕到房子正面敌人不易注意的地方,突然用冲锋枪挨着门向房子中扫射,并投掷手榴弹,打得躲在里面的越军吱哇乱叫。

这时,杨春树负责的另一幢房子方向也响起了爆炸声,显然那边的暗堡也被炸毁了。李成文非常高兴,边打边搜索前进。当他拐过一个墙角时,忽然发现曹永文倒在两幢房子前几米远的地方。李成文急忙匍匐过去,抚住曹永文呼喊着。曹永文的胸部受了重伤,慢慢睁开眼,看着李成文,但说不出话来,只是艰难地举起一只手,指着前面那两幢房子。李成文转头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有一个悬空架在两幢房子之间的大砖房形暗堡,以前没有暴露,现在突然出现,正凶猛地向外喷射着机枪火舌,压得冲锋的连队战友抬不起头来。必须炸掉它!李成文一回头,看到曹永文已经牺牲了。他顾不上悲痛,伸手抄起被曹永文鲜血染红的炸药包,一个箭步就冲到了大砖房形暗堡的下边。然而,他犯难了。这个暗堡房体宽大,射击孔离地有3、4米高,墙体也很光滑,炸药包根本没有支撑点可供安放。7公斤的炸药包,如果放在墙根下是很难炸毁上边的暗堡的。怎么办?怎么办?李成文此际所面临的处境,与31年前的董存瑞是何其相似耳!后人永远也无法知道李成文当时是如何思考的,有没有过犹豫,历史事实是,他和战斗英雄董存瑞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用身体紧靠墙壁,左臂高高托起炸药包尽力抵在暗堡射击孔下方,右手猛地拉燃导火索,尔后用力挥向后面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暗堡被炸塌了,李成文也光荣牺牲。后来打扫战场时,在李成文牺牲的地方只看到斑斑带血的泥土,却没有找到他的躯体的任何痕迹。战后,昆明军区追记李成文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李成文烈士“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经过连续爆破之后,3连1个班冲进了新官。但因越军的明暗火力点仍不少,前进受阻,加上后续部队被敌人火力封锁,不得不又退了出来。

下午14时,坂绕以北9号高地方向有约1个排越军向新官进行增援,被炮兵击退。

经过半天的战斗,越军火力点大都已暴露。罗意利营长、杨学智教导员组织加强侦察,并重新调整了部署。17时30分,炮兵根据1营通报的坐标,进行了第三次炮火打击。这次炮击效果较好,打掉了越军一批火力点。尔后1、3连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再次发起进攻,以小群多路的战斗队形顽强突击,与守敌展开近战,前仆后继,越战越勇。打到19时19分,1营终于攻占了新官的工厂区和居民区。由于天色黑暗,1营没有打扫战场和组织清剿。到了半夜,有残余的越军出来进行袭扰,发生了几次零星战斗。18日,1营在打扫战场时又遭越军冷枪射击,经过反复搜剿才肃清了残敌。

新官之战,边防13团1营及配属分队共毙敌123人,俘敌11人,缴获60炮2门、各种枪支91支(挺)、各种枪弹23540发、地雷145颗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炸毁汽车7辆、电台1部、油库1座。边防13团1营及配属分队阵亡20人,负伤25人。其中1营1连毙敌73人,俘敌11人,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连”荣誉称号,昆明军区也授予该连“永不卷刃的红河钢刀”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