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北部谅山省边境,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城镇,名叫同登。虽然城镇不大,但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周围地域都是群山环绕,互相联结形成了红河三角洲以北的山地屏障。有一条1号公路和一条铁路穿越这片山区,成为沟通中越两国的交通干线。而公路和铁路在边境的交汇点就是同登,过了同登通往谅山,可见其重要枢纽地位。

在很多年中,同登都是重要的边境集散地,中国援越的大量物资从同登输往北越和南方战场。然而到了1977年以后,越方转变国家战略,搞南攻北防计划,同登又从大后方转为前线,成为了向北防御的边境要点。

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部队同时在广西、云南方向打响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北边境的战火一连持续了28天。其中在广西方向,广州军区以陆军第55军向同登发起攻击,夺取这个边境枢纽,配合军区主力在高平作战,并创造继续进攻谅山的有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守谅山的是越军主力部队步兵第3师,其将号称“飞虎团”的步兵12团部署在同登,企图长期坚守,并向我猖狂挑衅。越军利用同登周围的有利地形,以及作为大后方长期经营的工事,再加修缮改造,大建火力点,部署兵力,配置火器,形成了城镇加山地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体系。

越军在同登构筑了星罗棋布的工事,其中平顶山上的法国炮台可谓是工事中的工事、骨头中的硬骨头。说是炮台,还真就是个西方式的炮台,之所以叫法国炮台,是因为该炮台为当年的法国人所建造,作为备战工事。如今,又成为越军依仗的坚固堡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炮台为上中下三层,通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厚达2、3米,普通火炮打上去只能出一个白点,可谓异常坚固。其地上部分高约5米,修筑了4个碉楼,顶盖很厚,四周密布射击孔,可以向四面实施火力覆盖。有一条通道连接4个碉楼,并连通地下,总长300余米。

炮台的地下部分深约20余米,向东西扩展约120米,向南北扩展70米左右,形成一个很大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纳上千人。里边建有几十个房间,相互连通,分别起着屯兵、储粮、存弹药、会议、用餐、娱乐等作用,并储备了大量弹药和物资,能战斗,能生活,可以不靠外援支撑几个月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炮台外围还建有堑壕、交通壕和地下通道,一头连接着炮台,一头连接着同登镇内的火车站和外围的几个工事群,可以互相机动兵力和物资。在越军的防御计划中,法国炮台与火车站、探某阵地鼎足而立,互相应援,构成了同登要塞的核心工事。

正因为法国炮台如此坚固,火力强大,越军认为占据炮台高枕无忧,狂妄地叫嚣:“敌军就是来一个师,一年也攻不下法国炮台!”越军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解放军发起谅山战役后,仅用6天就彻底摧毁了法国炮台,将不投降的敌人全部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