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742期。聂荣臻元帅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主持经营晋察冀、华北根据地,功绩十分显赫。四野大军的重要兵力来源地之一,就是聂帅执掌的部队。但由于军事战绩差强人意,解放战争对于聂帅而言,是一个相对艰难的时期,尤其在国军悍将傅作义面前,华北我军败绩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是解放战争全面开打的第一年,也是聂帅相对最难堪的一年。我军在大同集宁、张家口战役中连续受挫,以多打少却丢掉了晋察冀首府。聂帅压力很大,麾下名将郭天民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先前的晋察冀大裁军,20万野战军减少到5万人,自断臂膀。这番话其实是直指聂帅,盲目相信了和平建国的前景,进行裁军导致战局陷入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天民讲的是事实。但聂帅服从中央指令,他出身双红一执行力很强,进行大规模裁军也无可厚非。毛主席曾对进攻大同的计划提出疑虑,但聂帅在战前信心较足,认为阎锡山部队实力羸弱,对傅作义方面的增援力度没有充分估计。晋察冀军区坚持要打,最后结果很不理想,事后傅作义还专门修书一封大肆挖苦我军。尽管如此,毛主席没有真正怪罪聂帅。真正批评他,则是在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主席对晋察冀部队的打法表示不满,点名让聂帅向6个人学习战略战术,哪6个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让聂帅学习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辈。1947年2月,毛主席在给聂帅的电报中提出了批评意见:4个月前中央给晋察冀布置了歼敌6个旅的任务,晋察冀部队只消灭敌人8个团,进度大打折扣。主席指出:你们要学习陈粟、刘邓、陈谢,大踏步进退,完全主动的作战方针。中央认为聂帅指挥时过于计较一城一地,战术打法被动僵化,瞻前顾后常常放不开手脚,以上问题亟待改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粟、刘邓、陈谢”,熟悉历史的朋友对这些指挥员不会感到陌生。陈毅和粟裕统领华东野战军,刘、邓则是晋冀鲁豫(中野)统帅,而陈赓和谢富治也指挥着解放军重要的机动兵部队,后来三军呈现品字形布局威震中原,是国民党军的心腹大患。这三支部队的共同点,就是擅长并坚决执行大规模运动战,歼敌效果非常好,堪称全军楷模。主席让聂帅好好研究学习这6名指挥员的打法,结合当时的战局而言是非常有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的点拨和聂荣臻的虚心自省下,解放战争后半段华北解放军战绩明显改善,后来更是配合入关的东野部队,彻底击败了傅作义集团和阎锡山集团,解放了华北全境。聂荣臻在晚年回忆录中,仍然很感叹伟人的战略格局和把控能力:那时候我们的作战行动,往往为敌人的动作所吸引,十分费力气,歼敌数量却很少,问题在于不能很好地掌握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是一个难得的全才,尤其是组织和军队建设水平,非常突出。在局部带兵打仗的本事他也有,只是就战略和应变能力而言,较解放军的一些“战神级”将帅有点差距,毕竟人无完人。1949年彭总的第一野战军能够快速解放西北五省,聂荣臻的贡献也很大:华北军区抽调了两个兵团近20万大军支援一野,这也体现着他的建军功力。1955年9月,聂荣臻被评为十大开国元帅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