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万物生长,繁花盛放,在小港街道下邵片区,有一片百亩“花”田非常不一般,它可以清蒸、可以红烧……这个“花”就是“夜宵顶流”,“小龙花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景图

看看上面这个养小龙虾的地方,聪明的你,看出有啥不一样了吗?真相就是,这是一个稻渔共生养殖基地,“稻渔共生”指在稻田里养鱼、虾、蟹等水生动物。

这种模式下,水生动物作为天然捕食者,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同时其排泄物也能为水稻提供营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稻田养殖还能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在小港的稻渔共生养殖基地里,刘卫国种植了200亩水稻,同时在稻田里养殖了龙虾和甲鱼。

在田边俯身观看,不少龙虾在水中静静休息,部分龙虾围聚在水稻下躲避阳光,一靠近它们,便迅速躲入水下,“身手”十分敏捷。

一旁,身穿捕鱼服的工作人员行走在水稻田里,将水里的虾笼收起,并将一只只色泽鲜红、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倒入盆中。

“我们的龙虾日常食用玉米、黄豆和小麦,养殖用的水是小浃江的水,龙虾肉质紧实、有韧性,同时也更干净。”刘卫国介绍,他的独特配方,可以减少成本40%-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稻田里的水是循环流动的。”刘卫国指着稻田边上的小沟渠说道。小沟渠不宽阔,但里面满是水,不时还能发现一些小龙虾在游动。养殖基地里,每一块稻田边上都有这样一条小沟渠,沟渠与沟渠,与稻田都是相互连通。“良好的水体循环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能有效去除废物残留物质,保持水质清洁。”

眼下正值小龙虾上市季节。刘卫国的养殖基地里龙虾产量可以达到每亩400-500斤,主要供往一些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卫国还致力于打造立体农业、智慧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里放置了不少智慧监测设备,稻田里害虫数量、气象监测、雨量统计、风力大小等都可实时在大屏上显示。借助智慧化系统,农田装上了“数字大脑”,既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龙虾,刘卫国正在努力开发相关衍生产品。例如将养殖基地打造成农旅基地,通过啤酒龙虾节等活动打响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将小小龙虾变成致富法宝。

来源:记者 杨亚妮 包晔 通讯员 张超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