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打响。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代司令员和代政委粟裕的指挥下,勇猛攻击,前堵后追,一举将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包围于徐州以东、运河以西的碾庄圩地区。第一阶段作战的重点,就是尽快消灭黄百韬兵团,孤立敌徐州集团,为战役全胜创造有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百韬兵团下辖5个军和直属队共11万多人,除一个军已被华野歼灭在窑湾地区外,其主力10万人龟缩于碾庄圩周边。黄百韬是国军中后起的有名战将,所部战斗力较强,善于打防御战,阵地构筑层层有序,火力配置绵密交叉,非常难于对付。华野部队上来就想用全面攻击尽快消灭对方,然而却啃上了硬骨头,双方进行了殊死的反复争夺,这一仗打得异常艰苦。

以华野第9纵队为例,该部队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的主力,原是整个华野的后起之秀,自从孟良崮战役打出威风,已经成长为全军15个纵队的前几名。在几个月前的济南战役中,9纵所部73团率先突破内城气象台,撕开了口子,为全线突破创造了宝贵战机。战后,73团被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首先登城的该团7连被授予“济南英雄连”光荣称号。在碾庄圩攻坚战中,9纵担任第一梯队从正面攻击,连续突击数日不克,伤亡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查明敌情,加快战役进展,9纵司令员聂凤智亲自来到前沿,他与一线指挥员一同找战士了解情况,发扬军事民主,制订对策。聂凤智在听取了部队的意见后,总结出前一阶段攻击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组织仓促,对敌情了解不清,冲击距离过长,步兵炮兵协同不够,天上下雨炸药受潮等,使敌人火力易于发挥,而我军进展缓慢,损失较大。

经过研究后,提出改进措施,聂凤智指示部队采取土工作业,尽量缩短接敌距离;派出侦察兵,摸清敌火力点位置;炮兵要紧密配合步兵,准确压制和清除敌人火力点;充分发挥炸药的作用,并注意好包装,防止受潮。同时,华野司令部也给攻击部队加强了兵力火力。经过调整后,于1948年11月19日夜对碾庄圩发起了总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组织得非常充分,经过4个小时激战,我军就突破敌军外围防御阵地,冲入碾庄圩内,与顽抗之敌展开巷战。73团动作迅猛,突破残敌重重阻截,直插黄百韬兵团司令部。在华野部队的四面猛攻围追之下,守敌完全崩溃,黄百韬企图逃跑,但走投无路,于一处水田中饮弹自尽。73团部队冲进敌兵团司令部,缴获了一辆崭新美式吉普车,车上还有一副象牙麻将和一只紫铜火锅。

碾庄圩大战最终以华野大军的全胜而告结束,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主力。至此,徐州以东的敌重兵集团已被消灭,华野与中野密切协同,对徐州集团30万敌军展开全面包围,淮海战役的最激动人心阶段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