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第一野战军挥师西北腹地,连续解放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但最西侧的新疆由于地域广阔,且有10万国民党军驻守,成了西征大军面前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论军事实力,一野击溃新疆国军没有悬念;然而客观地理条件,决定了彻底解放新疆的难度,一旦国军选择分散抵抗,要在如此广阔战场上剿灭敌人很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比如四野广西剿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反感内战且能看清形势,主动组织10万国军发动新疆起义,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在解放战争中没有经受战火洗礼。陶将军起义有功,却不谈任何个人条件,唯独希望我军给他手下的官兵解决基本生计。对于这样的合理请求,军委自然是应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操作起来是有难度的,起义国军多达10万人,光是吃饭一项就是个现实问题:新疆地广人稀粮食产量有限,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军粮供需,起义部队短时间内就有可能滋生出其他问题。这无疑需要一个善于解决后勤问题的军需能手来处理。第一野战军中最精于此项工作的,就是时任第1兵团后勤部长(准军级干部)的甘祖昌,不仅精通农业生产,还有着很好的工商业理论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祖昌不急不躁,深入到新疆各地找病根,很快发现了问题并想到解决办法。新疆粮产量虽然不大,但养活10万部队绰绰有余。原来当地盛产羊毛,商品交易不活跃,百姓就不会把粮食投到市场上,只有羊毛有销路了,才能募集到足够的军粮。这是之前国民党军从不注意的问题,甘祖昌刚到新疆便对症下药,可见其能力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祖昌联系上苏联大使馆,沟通情况后与苏联边境商人积极合作,帮助新疆百姓把羊毛交易出去,换得茶叶、棉布、盐等需要的商品,这令商品交易活跃了起来,百姓很快愿意把国民党统治时期自己悄悄存的粮食从地窖中取出,甘祖昌凭着对经济规律的掌握及灵活的办法,快速解决了军需口粮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军队授衔仪式,甘祖昌被授予少将军衔,也是众望所归,无论多年革命贡献还是后勤工作能力,成为少将都是名副其实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甘祖昌在授衔前后竟然两次主动向组织请辞军职,并最终在1957年获得批准。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甘将军早年在战斗中负过伤,头部中弹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加上1952年因为汽车事故导致头部再次受伤,已经不适合从事极其耗费脑力的管理工作。甘祖昌因为多年后勤工作特点的缘故,与农业生产有着不解之缘,便决定带着一家七口人回江西老家种地务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计名利,在成为开国少将后自己选择回乡做农民,这在开国将领中是绝无仅有的:其实即便辞去军职,甘祖昌也可以享受到很好的疗养条件和个人待遇,不需要亲自下地劳动。然而甘祖昌没有这么做,他扎扎实实地把余生贡献给了老家农村建设,并把自己20多年来的8万多元补贴款全部捐献给了家乡,用来修桥铺路,人格十分高尚得到乡亲们的爱戴和尊重。甘祖昌将军于1986年在老家江西莲花县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