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大授衔,是新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军队正式授衔仪式,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胜利后不久,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而这次授衔评定的开国将帅,也在几十年来都受到人们的敬仰。其实55年9月27日的授衔现场,发生过比较特别却无伤大雅的一幕,甚至还很温馨。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5年开国中将中有一人,是原华东野战军名将,淮海战役后的25军政委黄火星,而在1955年正担任江苏军区第二政委。按照革命时期的战功和资历、职务,黄将军评为开国中将十分恰当,评定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争议。55年授衔当天,黄火星也是按照先前得到的通知,前往授衔现场准备上台接受中将军衔。不过直到将官授衔结束,黄火星还是没有听到台上念出自己的名字,只能孤零零地站在下面。这样一来,自然显得十分突兀。总理看到黄火星没有上台,便亲自问道“怎么没有上来授衔呢?”黄火星自己也很纳闷,只能如实回答:“总理,一直没念我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现场核实,原来中将名册里面是有黄火星三字的,但负责读授衔名册的同志一时口误,把“黄火星”读成了“黄火青”。一字之差,黄将军听得真切,在台下不敢确认到底念的是不是自己,最后便没有上台。其实授衔当天将领众多,从元帅少将有1600多人,工作人员读的时间也非常长,把一位中将的名字读错,倒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失误。而中将当时是一排排的上台授衔,就算有一个人没出现,也不会立即被指出来,以免影响接下来的授衔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理清楚了这个情况后,马上做出了一个很温馨的决定:让礼仪人员和乐队单独为黄火星一人走流程,专门为其补授中将军衔。如此一来,既弥补了先前工作人员的过失,还令在场将领包括黄火星在内,无不觉得十分感动,同时感叹总理的睿智。有的朋友可能觉得,当时黄将军听到“黄火青”三个字,即便觉得念错了,也该反应过来及时上台授衔,这样在台下独自站着,有些不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没那么简单。并不是黄火星将军太较真,开国授衔是我军最高规格的仪式,况且一千多位将帅里面,在场的人谁也不可能全部都认识,如果真的有名字相近的将军,工作人员并没有念错呢?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最高检原检察长,就叫“黄火青”,只不过他当时已经不属于军队系统了,跟55年授衔没有直接联系。两位老前辈都为共和国立下过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