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闻秋声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1、引言

家庭,就像一棵大树,父母是树干,孩子是枝叶,紧密相连。

人到晚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越是紧密,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今年老年人中约有40%的人,由于家庭不和谐,而造成心理失衡和情感压力,大多数是由于和子女的相处问题。”

在中国式家庭中,许多儿子结婚后,仍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可能,导致儿子的新家庭和原生家庭,会不断产生冲突。

作为父母,与儿子相处,要避开三处陷阱。否则,父母老了之后会过得很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儿子过分依赖,没有担当,不独立

在一个家庭中,许多父母,生养了一个儿子,会下意识把他当做自己的依靠和希望。

所以,在儿子成长的路上,愿意为了他,付出一切。

但是,父母过度的爱,会让儿子变得依赖,变得不独立,变得没有担当。这会导致,父母老了之后,还要替儿子负重前行。

电视剧《我的孩子我的家》中长子林繁,在厂里玩忽职守,被钢厂辞退后一直没有工作。

在家也不干活,年纪轻轻就心安理得“啃老”,伸手找父母要钱过日子。

后来,他被母亲逼着出去找工作,却碰了一鼻子灰,连一顿饭钱都赚不到。

如果,做父母的,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给儿子,爱过了头,过于娇惯他,那么,在他成年之后,就会没有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过分依赖父母,势必就会让父母的晚年生活,过得又苦又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控制欲过强,儿子产生逆反心理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要给予他自由与尊重。

爱用错了方式,就成了“害”。

如果,做父母的,按照个人意愿,强行让儿子活成父母想象中的那样,势必就会让儿女活得没有自我。

尤其是,有的父母,对于儿子的控制欲太强了。即便他成家了,也要处处管着他。

其实,父母对儿子的控制欲越强,儿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就越强。他越有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林语堂说过:“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成为富翁,而是让他们成为有良知、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作为父母,老了,就要学会放手。让儿子,自己去面对生活,去选择他自己想走的路,过他想过的生活。

无论贫穷、富贵,还是吃苦,只要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那都是有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帮儿子养家,金钱被消耗

人活一辈子,辛辛苦苦攒点钱不容易。到了晚年,原本应该享受生活,可是,却要帮衬着儿子成家立业,消耗大半生的心血。

儿子结婚后,却又发现,还要持续性帮儿子养家。

作为父母,一方面精力吃不消,另一方面,金钱被消耗,晚年的生活质量就无法保证了。

到了晚年,请不要帮儿子去养家。在他遇到困难时,可以帮扶一下,但是不要替他承担家庭责任。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独立性,有助于维护亲密关系和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人老了别帮儿子养家,能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辈子。

儿子总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做父母的再心疼,也要渐渐退出儿子的生活舞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养老生活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闻秋声寄语

蔡康永说过:“有时候,我们需要远离亲人,这并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这份感情。”

人到晚年,要承认自己已经老了,要学会放手。

儿孙自有儿孙福,教育儿子要以合理的爱与尊重为基础,别把手伸得太长,别让自己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适当地扶持是可以的,但是更多的时候,要让他们自己去成长。

晚年,与儿子相处,要学会放手,别爱太满。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让亲子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也会让自己的晚年时光更加美好。

关于作者:闻秋声,以字为生。秋风煮雨,一杯清酒,三两故事,在孤独的路上与你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