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 (记者 张允铎)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践行新课标要求,深化新时代思政教育,发挥思政教师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提升思政课质量,西安经开第十四小学组织开展了思政“大练兵”课堂展示活动。

课程思政(语文)

高林老师以语文课《两小儿辩日》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辩”字进行课程思政。课堂中,高老师引导学生找准两小儿的观点和论据,从语文课堂自然过渡到思政点,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有辩证的眼光,更加客观对待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亚锟老师在这首《墨梅》中,“淡”和“清气”尽显诗人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扑面而来,诗格、画格、人格融为一体,有境界,有气魄,淡中有味,清中有格,别具滋味,李亚锟老师在教学中通过朗读、阅读历史资料对王冕及其古诗的深层内涵做了讲解分析,让孩子体会到了王冕的人格魅力,了解了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晓静老师执教的是《我不能失信》,以宋庆龄女士的资料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问题深入研读,感受人物的诚实守信,背诵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了解古人重承诺,守信用的古诗,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植根心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于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思政(数学)

陈冬老师本节课是以“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为载体,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发现阅兵中的数字之间的联系;通过数学的思维,来思考官兵通过检阅区的时间;通过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阅兵中不一样的数学美。通过一节数学课,播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借助数学语言,来礼赞阅兵,歌颂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梦晗老师从数学视角解读长征——一堂独特的思政课。本节课,将从数学的角度来解读长征这段历史。课程从长征的总长度、行军时间、牺牲人数等方面,通过数学的方式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将不熟悉的单位转化为熟悉的单位,比如将里转换为千米,计算红军战士们一天的行军里程,以此来感受长征的艰辛和伟大。让学生了解到,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酷的天气、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这堂课将不仅是一次数学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传承。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同学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勇往直前,迎接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安社区

课程思政(道法)

刘亚妮执教的是《我们有精神》导入:出示国庆阅兵式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出示学生们在课堂上、校园中的照片,引导学生感受有精神的样子并进行小组展示;活动二,读绘本,帮小熊裁判选出“谁最有精神”,帮助学生理解真正有精神(内外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真正有精神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艺嘉老师授课《小水滴的诉说》。通过创设情景,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水资源很珍贵,需要共同去保护水资源,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们学习氛围浓厚。

强晗瑜老师执教的是《餐桌上的浪费》,本课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浪费可耻,再通过大量的资料视频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学会用行动减少餐桌上的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了各学科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校未来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更清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优化思政课堂,提高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