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讯(通讯员 彭乐)初夏时节,漫步在紫阳县洞河镇田榜村茶园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俯拾即是,一幅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产业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紫阳县洞河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加快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茶产业发展新路。

支部牵头 建强堡垒

洞河镇马家庄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汇集各方力量抓实茶叶产业发展,成功引进陕西省紫阳县和平茶厂,深入商讨发展生态农业事宜,签订土地出租协议,由企业自主经营管理,村支部进行监管,在茶企和茶农之间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该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组织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模式,主动融入“党建引领标准化茶叶示范园”建设,不断扩大基地规模,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加强茶园综合管理,组织200余名劳动力参与新茶采摘、日常茶园管护,年人均收入增加4千元以上。

马家庄村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企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群众致富三方共赢。

以企带村 村强民富

“以前种茶只能满足自家需求,种茶、制茶技术落后,成品茶质量良莠不齐,压根卖不了几个钱。现在不一样啦,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村“两委”也带着我们一起种茶、制茶,茶厂的‘老板’给的鲜叶价钱也好,不用出远门,腰包就鼓起来喽!”茶农闵吾翠干起活来格外麻利,左手拉条,右手提拈,一芽一叶,归入篓中。

闵吾翠口中的“老板”就是紫阳县品品呗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锐。杨锐是洞河镇“归雁工程”引回的一位年轻“领头雁”。他也是地地道道的洞河镇田榜村人,前期在外经商创业,积累了创业资金,也掌握了一定的管理技能。2018年在镇党委号召下,回乡兴办茶厂,牵头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依托群众素有种茶的习惯和该村优良的生态优势,发动群众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带动村里群众发展茶叶种植。

截至目前,紫阳县品品呗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占地4000余平方米,茶叶加工设备170余台(套),流转茶园450亩,年产销茶叶20余吨,带动茶农人均年增收4500元。为了进一步迎合市场需求,公司在传统绿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白茶、红茶等品种,目前省内拥有34家销售网点,市场网络分布陕西各大地级市,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运营。

技术赋能 产业壮大

如何点“绿”成金,让茶产业成为强镇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制茶技术也要深究。近年来,洞河镇多次邀请茶技专家分享经验,向当地茶农广泛传授茶技术,除组织开展理论培训外,还以茶基地作为培训阵地,组建“产业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种茶、制茶交流,以党员干部学、干、帮“三带头”示范引领,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传授农机安全知识、茶叶修剪、深耕施肥、绿色防控等知识,着力培训一批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明白人”。

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发挥专家团队引领作用,深入茶园、联动茶企、走访茶农,探索茶产业生态防治新路径,通过“传帮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村民学习先进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调动全镇茶叶市场主体活力。

茶香蝶自来,振兴绘蓝图。未来,洞河镇将“咬定茶叶不放松”,将在加工升级、招商引资、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宣传推广上持续发力,为高质量发展再添鲜绿。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