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奥运年》播出蔡指导的专访,整个节目做得很有品位。

奥运资格赛失利后,蔡指导决心做出改变,“女排要变得更好!”

队伍要变好,自身首先要变好,蔡指导成功瘦身将近10公斤。

“现在体力和精力,都比以前好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目的这个切入点,让关心女排的球迷,心情意外地“平静”下来。

因为我们感受到,面对巨大压力的蔡指导,内心有一份难得的“静气”。

也许蔡指导内心的“安静”,并不足以拯救江河日下的女排,但这份“静气”中蕴含的力量,很值得钦佩。

当今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国力带给国民一定的尊严,并不一定需要女排奥运金牌来给我们“争光”。

我们更在意的,是体育比赛及其相关活动,能否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比如这一期《人在奥运年》节目,“静气”中蕴含的力量,带给我们的感悟。

而我们对三大球,包括对女排的失望,正是因为三大球国际比赛,不仅呈现出越来越少的体育精神,反而经常带给我们完全相反的感受。

还以女排为例。

去年九月的奥运资格赛,女排突然在关键的比赛里,面对三支并不强大的对手,三战三败,还没等到最后一轮打塞尔维亚,就彻底丢掉了奥运直接出线资格。

其中倒数第二轮输给多米尼加、彻底被淘汰那场,队员毫无斗志,竟然有两局只得到14分。

如果说女排打出这样的比赛,已经让我们痛心疾首,那么她们随后的表现,就令我们感到羞辱、出离愤怒了。

资格赛最后一场,已经出线的塞尔维亚,面对已经被淘汰的中国女排,雪藏世界头号接应博斯科维奇和主力副攻米亚波波维奇,让女排赢了那场无关紧要的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在替补席上披着毛巾、无聊看着比赛的博斯科维奇,脸上写着明明白白的“轻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场比赛结束后,一位头顶奥运冠军“光环”的队员,对着她的“粉丝”,当众高调“飙泪”。

女排这名队员想表达什么情绪?也许什么乱七八糟的情绪都有,唯独没有“羞耻感”。

她不明白,以那种方式“赢”得比赛,甚至比她们上一场突然崩盘,被多米尼加打得满地找牙,还要丢人现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凑巧的是,本月中旬,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女排将再次和已经出线的塞尔维亚,在世界女排联赛上相遇。

和去年九月份一样,塞尔维亚输赢都无所谓,而我们赢下比赛,就为奥运出线增加了很大的砝码。

什么是“体育精神”,就是我们宁可奥运不出线,也应要求塞尔维亚,真刀真枪和我们打比赛。

中国女排拒绝任何人的施舍,我们即使被击倒,也要高昂着骄傲的头。

本文为SteiniStudio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