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日本零式战斗机,为了获得高效的机动性,甚至在本就已经十分孱弱的飞机机翼框架上采取了打孔结构。

可即便如此,机翼依旧能够承担飞机的大角度转向。

那么机翼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够承担机身重量的同时,还背起几十吨燃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对飞机有一句评价叫做力大飞砖,意思是在喷气式发动机时代,只要发动机的推力足够大,即便没有飞机机翼也能够起飞。

这一点看美军的f18战斗机就知道了,曾经一架战斗机缺失了一面机翼可仍就飞回了空军基地。

现如今的发动机和几十年前的发动机截然不同。

二战时期的飞机发动机,采取的是类似于汽车发动机的活塞式结构,通过连续不断的缸内爆燃,带动叶轮产生旋转,产生向前的推力。

而到了喷气式发动机时代,则是类似于火箭发动机的向后喷射,获得反作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有如此夸张的能力,这背后还要归功于机翼的复杂设计。

简单来说,飞机机翼由桁条,翼肋,翼梁等搭建出一个网状的空间结构。

他们是飞机起飞时主要承担压力的地方,一般会以高强度金属,如钛合金等设计制造。

具有足够高强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柔性,保证机翼同时具备轻量化与长耐久。而在这些框架的外面,则是以薄蒙皮遮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