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在第113个“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发起“患”位体验号召,护患共情将心比心,通过“角色”转换,切身感受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及对护理人员需求,激励护士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切实担负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光荣使命,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拿着微量泵上厕所时搭一把手

神经内二科刘芸:我科有很多病人需要微量泵,今天我就体验了一把拿着微量泵上卫生间。首先手上的留置针就很不舒服,它时刻提醒我在打针,要动作轻柔,一旦动作幅度过大就会疼痛,其次这个机器真是不好拿,用不打针的那个手吧没法开厕所门,用打针的那个手吧,疼不说,还会回血。最后我还是用打针的手去拿泵,另一只手开门,笨笨拙拙也总算完成了。

相对病人来说,我四肢健全,不头晕,无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拿着微量泵上厕所都感觉不得劲,何况那些走路不稳、没有陪护的人呢。以后再有这种情况,我肯定是要么帮他把药拿下来,要么就帮他拿着泵,帮助他去卫生间,所以也请我们护理人员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责任心,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多为病人解决实际困难。

争分夺秒帮患者排异物

神经内二科管菲菲:噎食的“患”位体验,确实是一个非常直观且深刻的体验。我尝试吃一颗鸡蛋去模拟噎食的感受,当鸡蛋卡在喉咙里,突然堵塞了呼吸道,呼吸变得困难,无法顺畅呼吸的时候,我非常害怕与恐惧,那种无助和窒息的感觉让我意识到了噎食的危险性。这次体验让我更加明白,在真实生活中,噎食对于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这次体验也提醒我,在发现患者噎食时,要争分夺秒,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如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等帮助患者排出异物,并且安慰体贴患者,消除恐惧心里。这样,我们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能让人感受到关爱。另外,通过这次体检,我不仅能够更加关注噎食患者的安全,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避免噎食的发生。

小“妙招”减轻吸氧时的不适

神经内二科纪卫卫:在神经内科的治疗中,吸氧是可以提高血液内的含氧量,改善脑部缺氧情况的。而在这次互换体验中,我发现吸氧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比如,鼻导管吸氧时,鼻氧管前端可能会戳到鼻腔,引起疼痛和不适感,而且老有种想流鼻涕的感觉,而面罩吸氧时,面罩的松紧度可能不合适,导致漏气或压迫脸部。再者,长时间吸氧还可能导致口腔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其次,经过这次互换体验,我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在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时,我想到一些措施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比如,对于鼻腔狭小的患者,可以将鼻氧管前端剪短,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对于面罩吸氧的患者,可以调整面罩的松紧度,确保舒适贴合;同时,提醒患者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等。“患”位体验还让我意识到,在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治疗的效果,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供纸笔让失语患者及时表达

神经内二科王文君:失语症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脑部掌管语言部分因疾病原因堵塞,供血不足导致失语,使病人失去习以为常的语言功能,导致与他人交流不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正确传达自己需求。体验时,觉得自己像哑巴一样,干着急,生气同时又无助,用手比划表达时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遇到这样的失语患者时,我想应该及时为他们提供便利贴和笔,方便失语者表达自己的正常需求,缓解紧张情绪。遇到一些不会写字的老年患者要尽最大努力共情患者,设身处地的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展现出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爱心。

鼻饲时多给予心理疏导

神经内二科李伟:我身着病人的衣物尝试了模拟鼻饲的过程,那一刻让我切实地站在患者的角度体验了疾病带来的不便与挑战。那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我体会到了吞咽困难时的焦虑以及对陌生操作的不安,我必须集中精神配合护士的每一个步骤,这让我对平时工作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安抚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次换位,我认识到每次鼻饲并非仅仅是一次喂食,更是一次情感的交流,是给予患者信心与温暖的行动,我体验到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依赖,这种换位体验让我明白了沟通与理解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神经内科的护士,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份共情和理解融入日常护理,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摆脱‘我’的视角看待护理问题,站在‘他’的角度感受思考。换位体验活动,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护理方式,真正了解患者的感受与想法,查找出平时工作中不易被护理人员察觉的细微不足,从而做到切实改进护理服务,夯实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即墨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医院护理团队将渗透换位思考的理念,规范沟通语言,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增强服务意识及职业责任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褚雪松 杨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