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标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 昭通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

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古称“朱提”“乌蒙”,全市11县(市、区)居住着汉、彝、回、苗等45个民族635万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昭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昭通的各项工作都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用好载体,抓细抓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和“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润土培根”工程、“幸福花开”工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各方面,奋力谱写昭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新月异的昭阳城 李世亨 摄

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持续巩固深化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和睦相亲的大好局面;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引导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这是昭通市委、市政府坚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社会建设的主线,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行动指南。

“我每天除了去沃柑园,还会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大家下象棋、聊天。”虽然搬进了花园式安置区,但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徐诗律仍然每天一大早就到沃柑园精心打理。搬迁后的生活,徐诗律过得有滋有味。

徐诗律是巧家县蒙姑镇段家坪子二社人。白鹤滩水电站下闸蓄水后,徐诗律老家房子被淹了,一家人搬迁到蒙姑镇移民集中安置区十里坪文笔社区。

昭通境内有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3座巨型水电站,涉及库区移民16.1万名。为全力支援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昭通市建成水利水电移民安置点21个,20.4万汉、回、彝、苗、布依、壮等各族群众搬离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构建搬迁规模全国最大、移民搬迁人口全省第一的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同时,为让电站淹没区各族移民搬得出、住得好、能融入、同发展,昭通还采取跨州市(搬迁到省内普洱市、玉溪市)和市内集中安置点安置、后靠安置、自行安置等方式,让各族移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在昭通,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亲如一家的景象随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镇雄县沛泽苑社区的纺织服装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裁布、锁边、钉链、熨烫,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在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傍晚时分,广场上儿童追打嬉闹、老人下棋聊天,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行走在昭通的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处处是蓬勃发展的劲头,处处是幸福生活的气息。

昭通以37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重点,全市35.5万人从“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区域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开始新的生活,其中少数民族3.7万人,全部实行“插花”安置,推动实现互嵌式居住。

像沛泽苑社区、文笔社区这样,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居住环境的社区,在昭通还有很多……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是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过程,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56个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有家庭成员的关系融洽了、感情加深了,大家庭才能和谐美满、欣欣向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日攻坚行动”集中输出欢送仪式

昭通市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0万人以上,在决战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中,全市有组织地与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270余个地区建立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开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点对点、一站式输出“昭通模式”,推动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大流动、大融居、共发展。

昭通市持续拓展“融”的深度、创新“融”的模式,推动各民族互嵌互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发展上,建设一批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越来越多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创业、安居定居。文化上,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常态化举办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集中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生产上,发展“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团结共进模式。生活上,开展“结对子”等交流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一个个多民族的“小家”构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

互嵌融合,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昭通通过以居促融、以产促融、以联促融互嵌式融合发展,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绿水青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各族儿女的共同愿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各族儿女共同努力。

盛夏时节,巧家县蒙姑、金塘、白鹤滩等乡(镇)境内的金沙江边,栖息着数千只栗喉蜂虎。在阳光的照射下,栗喉蜂虎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艳丽光泽。

冬日暖阳下,数百只红嘴鸥飞抵绥江县。在青山绿水间,这些远道而来的红嘴鸥,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水中嬉戏。别致的景观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围观拍摄。

每天都有许多市民、游客前往昭阳区乌蒙水乡公园、省耕国学文化公园等地,伴着一汪碧水悠闲散步,幸福都写在脸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各族群众共享绿水青山的自然景观为昭通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一切美好,除了大自然的馈赠,更多来自于昭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

赤水河边,放眼望去,层峦叠嶂,山清水秀。去年6月,在赤水河流域威信县石坎社区二龙抢宝段河边,市民小心翼翼地将一盆盆鱼苗倾倒在赤水河里,看着鱼儿在清清的河水里自由嬉戏,市民的脸上既兴奋又新奇。

“今天亲手放养鱼苗,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一点小贡献,觉得很有意义。”市民王女士表示,今后将从自己做起,争做治水护水的宣传者,以实际行动保护好生态环境。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大坝的一级支流,被称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庇护所”。近年来,昭通市持续开展常态化的鱼类放流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各族群众共同维护水域生态平衡。

青山做伴水为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线的宣传引导下,各族群众自觉地把崇尚自然的朴素生态理念,转化为守护生态的共同行动。

在威信县城龙溪小区,经常开展有磷洗涤用品替换活动,让“磷”污染变“零”污染,加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有效增强各族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才知道有磷洗衣粉对环境的危害很大,龙溪小区门口就是赤水河,我们要保持它的清澈、干净,扛起保护赤水河的责任,爱护环境,从我做起。”龙溪小区住户刘万莲说。

保护赤水河,人人有责。昭通制定出台保护条例、发展规划、实施细则,从法规、制度层面为赤水河生态环境保驾护航。不仅如此,云南还联合贵州、四川协同共治,建立长江流域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反哺赤水河保护与发展。赤水河沿岸绿化美化筑牢生态屏障,经济林果产业欣欣向荣,有形有感有效于青山绿水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势必让山更青、让水更绿,是昭通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行动指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家县蒙姑镇

走进巧家县药山镇,一台台光伏发电设备正拔地而起,一面面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整个流程中,不需要消耗其他常规能源,不产生其他污染,是一种清洁高效能源。

除了巧家县之外,鲁甸县水磨光伏电站、永善县海子山光伏发电站等10个重大光伏产业项目环评陆续获批,一座座“石头山”正变“金银山”,书写着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绿水青山的生动画卷。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昭通市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五个不批”要求,做好风电、光伏、天然气等绿色能源的环评要素保障,把牢绿色发展方向不偏航、不失速,实现“风”“光”这边独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昭通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实体化、具体化,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引导各族群众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让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携手奋进新征程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让搬出大山的各族群众逐步能致富。”乌蒙石榴红宣讲团鲁甸分团宣讲员吴梅先后深入到易迁安置点春熙社区、和悦社区、福泽社区、卯家湾社区、阳光社区等多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提出与发展,并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精彩鲜活的宣讲。

乌蒙石榴红宣讲团鲁甸分团成员有教师、医生、党员干部、企业职工、教职人员等共15名,是一支熟知党的民族政策理论、了解基层群众思想需求的宣讲队伍。广泛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主题实践活动和乌蒙石榴红“百场宣讲”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全市各族群众在党的旗帜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干好民族工作、办好民族地区的事,要靠好干部,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先锋模范。

卯家湾安置区春熙社区党总支委员汪庭军是一名彝族干部,他没有随迁到卯家湾安置区之前,是永善县码口镇犀牛村的监委会主任。卯家湾安置区临时党工委成立以后,他到春熙社区担任党总支委员。那时候房屋还达不到交房条件,他和其他几个基层干部都住在临时办公室里,每天查看房屋装修进度,查看屋内设施建设进度,上情下达、组织协调……2020年春节前,群众陆续搬入,他的工作逐渐转变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水电不通了、水管爆裂了、马桶堵塞了……2021年换届选举,他再次被选为党总支委员,这也是辖区各族群众对他工作的肯定。他说,无论是党工委,还是春熙社区,对各族群众都是非常关心的,对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很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通市乌蒙石榴红宣讲团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昭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

干净整洁的路面、有序停放的车辆、修剪整齐的植被、各具特色的休闲广场和凉亭绿地……走进卯家湾安置区,优美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而在此之前,安置区内车辆乱停、杂物乱堆、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改变发生在党组织发挥作用后,安置区党支部牵头组织群众代表、物业公司等开会讨论,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我们每月组织网格员、楼栋长、党员、群众等开展2到3次大扫除,引导居民参与到安置区管理和建设中,定期开展楼栋环境卫生大评比,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人人爱护新家园、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鲁甸县砚池街道党工委书记唐亚东说。

为做到群众搬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昭通在全市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点)成立党工委,在鲁甸卯家湾、彝良发界、永善红光3个万人以上安置区设立街道办事处,在30个800人以上安置点成立111个党组织、配备社区干部530余名、设置楼栋长910余名,将4926名党员入网入格划分到楼层,直接联系到户,在易地搬迁安置区(点)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员+楼栋长+党员+群众”的五级联动、党员先锋引领、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昭通市全市各级各部门都在行动,让党的声音直达基层。

昭通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为突出理论武装和政策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和各级党校培训必修课程,依托扎西会议纪念馆、罗炳辉将军纪念馆、乌蒙回旋战遗址等红色资源和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昭通学院,以专题培训、现场教学、故事党课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宣讲活动,让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编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读本、创建工作手册等,组织27万名党员干部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测试和在线答题,确保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弄通做实。

昭阳区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按照“四个特别”要求,培养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区六届人大代表318人,少数民族代表106名,占33.3%;政协昭阳区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93人,少数民族委员88人、占30%,实现各族干部共创共建新局面。

镇雄县中屯派出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民警进农家、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以警民恳谈、乡村振兴法治行等形式把法治宣传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倡导“以和为贵、团结为重、遵纪守法”理念,引领各族群众携手走向基层法治的现代化,发动各族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昭通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党的政治建设上突出引领性,各项工作都朝着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向推进;在思想建设上突出时代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和思想遵循;在组织建设上突出凝聚力,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夯实长治久安的根基;在作风建设上突出人民性,引导各级干部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在纪律建设上突出约束性,把严的基调落到底落到位;在制度建设上突出规范性,确保出台的所有党内法规都坚决贯彻主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制度保障。

今天的昭通,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新征程上,昭通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融入全面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昭通全过程,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如既往引领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形成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 /云南网 民族时报 昭通市民族宗教局 记者 冯琴

监制/ 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李建芹 编辑/严家佳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告:即日起,“ 微昭通 ”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